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長平坑趙

長平坑趙

指戰國後期秦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敗趙國並坑死被俘趙兵四十多萬的事。比喻戰敗遭屠殺;戰爭殘酷。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包圍韓國上黨(今山西長治北),上黨郡守馮亭以地獻於趙國,引起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大戰。趙將廉頗堅壁高壘與秦軍對峙達三年之久,趙王屢次責備廉頗不出戰,秦國又派人到趙國行反間計,散布秦國只怕趙括為將,不怕廉頗。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趙王中計,使趙括代廉頗為將,趙括空談兵法,率趙軍盲目出擊,秦將白起在正面詐敗後退,另布置兩支奇兵襲擊趙軍後路,趙軍被包圍,困守46日,趙軍糧絕,士卒自相殺食,趙括率兵出戰,被射死,趙兵四十多萬人全部被俘降。白起認為趙兵容易反覆,如果不殺,會作亂,於是將俘趙降兵四十多萬坑殺活埋。趙國從此實力削弱。後以此典形容戰敗失利。此典又作“秦坑”、“趙坑”、“長平失勢”、“降卒秦坑”、“坑趙”。

【出典】:

《史記》卷43《趙世家》1825、1826頁:“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趙豹出,王召平原君與趙禹而告之。對曰:‘發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趙遂發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焉。”又《史記》卷73《白起列傳》2333、2335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上將軍。”“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院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例句】:

唐·杜牧《東兵長句》:“上黨爭為天下脊,邯鄲四十萬秦坑。” 唐·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縱未移周鼎,何辭免趙坑。” 宋·范成大《清息齋書事》之三:“長平失勢見何晚,栗里息交歸去來。” 清·顧炎武《將去關中別中尉》:“毒計哀坑趙,淫計虐用鄫。”

長平坑趙字典分解

長平的解釋 (1).古城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縣 西北。 戰國 時 秦 白起 曾大敗 趙 趙括 ,坑殺 趙 降卒四十餘萬於此。《史記·趙世家》:“七年, 廉頗 免

坑趙的解釋 史載, 秦 將 白起 破 趙 ,活埋 趙 降卒四十萬人。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後遂以“坑趙”為殺降的典實。 唐 杜甫 《聶耒陽書致酒肉》詩:“人非西諭 蜀

多看看:長卿賣酒【歷史典故】

同“長卿滌器”。清 吳嘉紀《送汪梅坡兼寄悔齋蛟門》詩:“伯鸞牧豚,長卿賣酒,由來賢哲草莽間,饑寒困辱無不有。”

長平坑趙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