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苞苴請託

苞苴請託

又作“苞苴”、“苞苴賄賂”。苞苴(bāo jū包俱):蒲包,原意用蒲包裹送禮物,引申為賄賂。清世祖姓愛新覺羅·名福臨曾說:當時官場有用蒲包裹送禮物,行賄受賄,登門托情等事。清世祖(1638-1661年),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崇德八年(1643年),福臨6歲在瀋陽繼清帝位,次年以順治為年號,由叔父濟爾哈朗、多爾袞輔理國政。順治元年(1644年),乘吳三桂借兵之機,多爾袞率領清軍進入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起義軍。同年九月,清世祖由瀋陽進入山海關,定都燕京(今北京市)。他因年幼,由叔父多爾充攝政(代皇帝處理政事)專權。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清世祖親政,仍用議政王大臣決策,招民墾荒,懲治貪官。順治八年(1651年)三月,他指示:“御史(專職監察官)巡察四方各地,職責在於安定民眾和考察官吏,歷來所差派的御史,有用蒲包送禮、行賄受賄、登門托情等事,自身已經失去檢點,還有什麼理由去考察官吏?官吏不能被考察,民眾怎么安定?從今以後各人應當洗淨自新,務必盡力於本身職責事業,並且允許總督(地方最高長官,轄一省或二、三省,綜理軍民要政)、巡撫(總攬一省軍事、吏治、刑獄,位略次於總督)糾察檢舉,都察院(中央監察機構)須考查審核上報。”

【出典】:

《清史稿》卷5《世祖本紀二》124頁:“諭曰:‘御史巡方,職在安民察吏。向來所差御史,苞苴請託,身已失檢,何由察吏?吏不能察,民何以安?今後各宜洗濯自新,務盡職事,並許督撫糾舉,都察院考核以聞。’”

【例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既而審結,富民果獲免,役即收其苞苴,旦索謝金。”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刑房吏》:“客曰:‘素知翁長者,禮絕苞苴。’” 嚴復《原強》:“美國華盛頓立法至精,而苞苴賄賂之風,至今無由盡絕。”

苞苴請託字典分解

苞苴的解釋 (1).苞,通“ 包 ”。即蒲包。用葦或茅編織成的包裹魚肉之類食品的用具。《禮記·少儀》:“笏、書、脩、苞苴……其執之,皆尚左手。” 鄭玄 註:“謂編束萑葦以裹

請託的解釋 [ask and entrust] 請別人辦事;以私事相托

也學習下:苞藏禍心【歷史典故】

同“包藏禍心”。心裡隱藏著壞主意。苞,通“包”。《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伏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宋 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況西賊父祖以來,蓄養奸謀,一旦叛命,乘累勝之氣,而遣人納和,此固苞藏禍心,別營凶計。” 見“包藏禍心”。《舊唐書·桓彥范傳》:“昌宗無德無才,謬承恩寵,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豈得~,有此占相?”

苞苴請託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