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之利

漁人之利怎么寫好看

漁人之利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作“漁人獲利”、“漁人得利”。漁人:捕魚人。指鷸(yù欲,長嘴水鳥)、蚌互相爭鬥,而由捕魚人獲得利益;也引申為雙方爭鬥,而由在旁者獲利之意。清順治元年(1644年),奉命大將軍多爾袞清軍,進駐燕京(今北京市)。當時,明朝福王朱由崧(sōng松)在江寧(今南京市)稱帝,史稱南明。派大學士史可法監督指揮南明軍隊在揚州駐防,有阻堵清軍南下之態勢。多爾袞當即寫信給史可法。略稱:現在你們趁著農民軍還在遲延未平定之時,清軍暫時休息之機,於是想雄據江南一帶,好象是看著鷸蚌相爭,你們坐著享受捕魚人所得到的利益。

【出典】:

《清史稿》卷218《諸王傳四·睿忠親王多爾袞傳》9027頁:“茲乃乘逆寇(指農民軍)稽(遲延)誅,王師(自稱清軍)暫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例句】:

康有為《答南北美洲諸華僑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然自相 * ,剪其種族數萬萬,而必至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也。” 郭沫若《屈原》第5幕:“後來他又罵他愚弄國王,愚弄南後,想離間齊國楚國的邦交,好讓秦國來漁人得利。”


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隋唐演義》52回:“刻刻在那裡覬覦非座,以收漁人之利。”

詞語分解

  • 漁人的解釋 漁民詳細解釋.以捕魚為業的人。《管子·禁藏》:“漁人之入海……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唐 司空曙 《下武昌江行望涔陽》詩:“漁人共留滯,水鳥自喧翔。”《水滸傳》第一一三回:“四個漁人,都扶他至屋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眾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歷史典故推薦:騰雲駕霧

乘著雲,駕著霧。形容在空中飛行。或比喻車馬飛駛,迅快無比。元.楊暹《西遊記》三出:“聖僧羅漢落水,水卒,你與我騰雲駕霧,扛抬到金山寺前去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那小姐方才放下了心,便說:‘花園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漁人之利歷史

相關歷史

漁人之利_漁人之利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