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

泰寧縣怎么寫好看

泰寧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東魏興和中僑置,為泰寧僑治。治所在今河南輝市附近。北齊廢。

北宋元祐元年 (1086) 改歸化縣置,屬邵武軍。治所即今福建泰寧縣。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3載葉祖洽 《泰寧縣改邑名記》: “泰寧者,闕里之府號也。”按,宋尊兗州為泰寧府,縣以此為名。元屬邵武路。明、清屬邵武府。民國初屬福建北路道。1914年屬建安道。1928年直屬福建省。宋時置金、銀場於此。

③元置,為泰寧路治。治所在今吉林洮南市東北洮兒河北岸城四家子村。明廢。

④清雍正五年 (1727) 置,屬奉天府。治所在寧古塔城 (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七年廢。

⑤1941年山東革命根據地由泰安、寧陽二縣析置,治樓德鎮 (今山東新泰市西樓德鎮)。1952年改名徂陽縣。1956年撤銷,併入泰安、寧陽、新泰三縣。


(1)古縣名。(1)元置,治今吉林省白城市東南。明廢。(2)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七年廢。(2)舊縣名。山東抗日根據地設。1941年析泰安、寧陽二縣置,治今山東省新泰市樓德鎮。1952年因與福建省泰寧縣重名,改名徂陽縣。(3)今縣名。在福建省西北部、富屯溪支流金溪上游。屬三明市。面積1535平方千米。人口12.7萬。轄3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杉城鎮。唐乾符二年(875年)置歸化鎮。南唐保大三年(945年)立為場;中興元年(958年)升場為縣,屬建州。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屬邵武軍。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狀元葉祖洽托使汝賢奏改縣名,哲宗將孔子家鄉闕里府第名“泰寧”移賜為泰寧縣。元屬邵武路。明、清屬邵武府。1913年屬北路道(1914年改稱建安道),1928年直屬福建省。1931—1934年曾為中央蘇區轄縣。1949年屬第二專區(1950改稱南平專區)。1970年改屬三明專區(1971年改稱三明地區)。1983年屬三明市。地處武夷山中,大寧溪縱貫。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油菜籽、花生、菸草及茶葉等,並產木材、竹、松脂、筍乾等。礦產有高嶺土、滑石、煤、鐵。工業有森工、機械、化學、水泥、造紙、食品等。名勝古蹟有金湖、尚書第。下、邵泰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泰寧的解釋 .地的別稱。《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 陸佃 解:“泰寧,地也。”.太平,安定。 漢 馬融 《忠經·兆人》:“天地泰寧,君之德也。”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中立府

明洪武六年改臨濠府置,屬南京。治所在臨淮縣今安徽鳳陽東北臨淮關。次年改為鳳陽府,治所遷鳳陽縣今安徽鳳陽縣。 明洪武六年年改臨濠府置,治臨淮縣今安徽鳳陽縣東北臨淮關。七年改為鳳陽府。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泰寧縣歷史

相關歷史

泰寧縣_泰寧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