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歷史字典解釋

擇:挑選。 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無需選擇。 形容言行都合乎法度。語出《經.卿大夫章》:“口無擇言,身無擇行。”邢昺註疏:“言行皆遵法度,所以無可擇也。”《三國志.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邴)別傳》:“原亦以高遠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唐.說《贈吏部尚書公神道碑》:“心根孝友,器包禮樂。動躡思後,故口無擇言;照在機前,故身無擇行。”也單引〔口無擇言〕。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晉.夏湛《昆弟誥》;“厥乃口無擇言,柔惠且直,廉而不劌,肅而不厲。”


其他 言行都合符禮法,沒有什麼可挑擇的。語本《孝經·卿大夫章》:“口亡擇言,行亡擇行。”[例]每個人都應該注重修心養性努力做到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多用於修養高方面。

詞語分解

  • 擇行的解釋 敗壞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為。擇,通“ 殬 ”。《孝經·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太原周黨》:“身無擇行,口無擇言,脩身慎行,恐辱先也。”《

歷史典故推薦:跨下辱

同“胯下之辱”。宋 蘇軾《自淨土寺步至功臣寺》詩:“長逢跨下辱,屢乞桑間飯。”元 耶律楚材《和劉子中韻》:“子中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歷史

相關歷史

口無擇言身無擇行_口無擇言身無擇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