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之想

乘桴之想怎么寫好看

乘桴之想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音fú,小筏子)浮於海,從我者,其由(子路)與?”

孔子對學生談到倘若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將“乘桴浮於海”。後因將超絕世俗而遺世高蹈的志向稱為“乘桴之想”。

清.鈕琇《觚賸》續編卷三:“海忠介公(海瑞)之述祖,倜儻負奇氣,適逢中多故,遂不屑事舉子業,慷焉有乘桴之想。”

詞語分解

  • 乘桴的解釋 乘坐竹木小筏。《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遂避時難,乘桴越海,羈旅 遼東 三十餘年。”後用以指避世。 唐 王維 《濟上四賢詠》:“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 想的解釋 想 ǎ 動腦筋,思索:感想。思想。想法。想像(配置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入非非。異想天開。幻想。 推測,認為:想必。想見(由推想而知道)。想來(表示只是根據推測,不敢完全肯定)。想當然(憑

歷史典故推薦:以養傷身

為了獲得養育自己的條件,反而使身體受到損害。比喻得不償失。《莊子.讓王》:“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乘桴之想歷史

相關歷史

乘桴之想_乘桴之想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