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廢芻議

不廢芻議怎么寫好看

不廢芻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應當重視身份較低的人的建議,後則作為提建議者的自謙之詞。西周時臣下諷諫周厲王的一首詩說,我和他雖然職務不相同,但都是同僚。我為你設謀畫策,而你卻傲然不加理睬。我所講的都是當今急務,切莫未聽就恥笑。古代賢者都主,要向樵夫來請教。

【出典】:

《詩經·大雅·板》:“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例句】:

唐·張說《諫避暑三陽宮疏》:“臣自度芻議,十不一從。”五代·劉煦《舊唐書·李降傳》:“陛下不廢芻言,則端人賢臣,必當自效。”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芻議的解釋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皇圖不隔於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詳細解釋淺陋的議論。多用作自謙之辭。《南齊書·劉善明傳》:“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

歷史典故推薦:東閣賢

源見“東閣招賢”。喻稱受賞識的賢才。唐 孟浩然《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閣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不廢芻議歷史

相關歷史

不廢芻議_不廢芻議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