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黃袍加身

黃袍加身

比喻篡權奪位。黃袍:古代帝王穿的龍袍。趙匡胤(927-976年),世為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出生於洛陽(今屬河南)。成年後應募從軍,後周顯德六年(959年),積功升殿前都檢點,掌握禁軍大權。同年六月,周世宗柴榮病逝,年僅7歲的幼子柴宗訓即位,是為周恭帝。這時,趙匡胤兼宋州(今河南商丘)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負責京師(今河南開封市)防務。正當主少國疑之時,忽報北漢結契丹南下,趙匡胤奉命出師禦敵。當晚,駐紮在陳橋驛(今開封市東北40里),其弟趙匡義與掌書趙普等指揮將士,發動兵變,用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諸將皆呼為“萬歲”。趙匡胤率師回京,告誡眾將士對太后、皇上不可驚嚇侵擾,對朝中大臣不可侵犯欺凌,對府庫、百姓不可侵掠。同時又取得了後周官僚集團的支持,遂取代後周,建立了宋朝,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是為宋太祖。

【出典】:

宋史》卷1《太祖本紀》(一)3-4頁:“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呼?’皆下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瑰按劍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

【例句】:

元·張憲《陳橋行》:“殿前點檢作天子,方頤大口空誅死。重光相盪兩金烏,十幅黃旗上龍體。” 清·陳忱《水滸後傳》1回:“殿前點檢作天子,陳橋兵變回京師;黃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紛事從此止。” 近代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6章:“而袁(世凱)此時既然找不到更好的工具,又急於要黃袍加身……也就不再反對他出面來組織研究帝制的團體了。”


主謂 把黃袍加在身上,即登上帝位。《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廳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水滸後傳》1回:“~御海內,五代紛爭從此止。”△多作褒義。用於指登上帝位。也作“黃袍加體”。

黃袍加身字典分解

成語黃袍加身的解釋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黃袍的解釋 (1).黃色長衣。初,官民可同服黃袍, 隋 以後,皇帝常服黃袍, 唐高祖 武德 初,禁士庶不得服,黃袍遂為皇帝之專服。《隋書·禮儀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

順便了解:黃槐鎮【歷史地名】

在廣東省興寧市東北部。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4.1萬。鎮人民政府駐黃槐圩,人口1.1萬。因駐地附近黃泥坪上有大槐樹,故名。原屬黃陂鎮。1978年析置黃槐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鎮。屬黃陂河上游低山丘陵區。是粵東最大煤炭基地。主產稻,並產大豆、花生、木薯等。林產松、杉、雜木等。駐有廣東省四望礦及所屬機修廠。平松公路經此。

黃袍加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