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杕杜

歷史字典解釋

《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自無學術,僅能秉筆,有才名於時者尤忌之。……林甫典選部時,選人嚴回(或作迥、逈)語有用‘杖’二字者,林甫不識‘杕’字,謂吏部侍郎韋陟曰:‘此雲“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

杖,音dì,杖杜,即孤生的杜梨樹。《詩經》“唐風”、“小雅”均有“杖杜”詩,前者以歌骨肉之情,後者以誦歡慶凱旋。唐時李林甫不學無術,他竟將候補官員嚴回判語中“杕杜”二字誤讀為“杖杜”,時人因譏為“杖杜宰相”。後因用為不學無術遺笑於人之典。

宋.蘇軾密州宋國博以詩見寄在雜詠次韻答之》詩:“當時苟悅可,慎勿笑杕杜。”

詞語分解

  • 杜的字典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歷史典故推薦:目睫

同“目不見睫”。《後漢書.班彪傳論》:“固傷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嗚呼,古人之所以致論於目睫也!”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洪素以博洽自居,其推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笑杕杜歷史

相關歷史

笑杕杜_笑杕杜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