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叱馭

王尊叱馭怎么寫好看

王尊叱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王尊字子涿郡高陽(今河北高陽東)人。少年時父母亡故,由伯父撫養。伯父讓他在沼澤里放羊,王尊利用牧羊間隙讀書,能讀懂史書。後來,王尊又師從文學官,研讀《尚書》、《論語》,能粗略地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涿郡太守徐明認為王尊有才幹,不應長久埋沒在故鄉,就向朝廷推薦他。漢元帝任命王尊為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縣令,後升任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刺史。從前,琅邪(láng yá郎牙,郡名,治所在今山東諸城)人王陽任益州刺史。他在所轄地區巡行考察官吏治績的途中,經過邛崍山九折阪(位於今四川滎經縣西)。看到山路險峻難行,王陽就嘆息說:“父母給了我這身體(指生命),怎能屢次冒著生命危險去登上這險峻的山路呢?”於是,他就託病辭職返回故鄉了。後來,王尊任益州刺史,來到九折阪,問隨從官吏:“這莫非就是被王陽看作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險峻山路嗎?”官吏回答說:“對啊!就是這個地方。”王尊大聲呵斥駕車的車夫,說:“快趕馬飛快地行駛!他王陽是大子,可我王尊卻是忠臣啊!”後以“叱馭”為典,詠忠於職,不避艱險,奮不顧身的精神。

【出典】:

漢書》卷76《王尊傳》3226、3227、3229頁:“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能史書。”“事師郡文學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涿郡太守徐明薦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崍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後以病去。及王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例句】:

唐·陳子昂《送兵曹使巂州》:“勿以王陽嘆,邛道畏峻嶒。” 唐·元稹《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闕驛》:“霸乘軺入,王尊叱馭駕。” 唐·雍陶《中戰後感事》:“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 唐·羅《春過白遙嶺》:“返駕王尊何足嘆,哭途阮籍漫無聊。” 宋·錢惟演《成都》:“知有忠臣能叱馭,不論雲棧更崢嶸。” 宋·王安石《送許覺之奉使東川》:“畏途石棧王尊馭,榮路金門祖逖鞭。” 明·何景明《贈望之四首》之4:“絕裾不為忍,叱馭寧顧危!” 明·顧大典《青衫記·夢得刺江》:“凝眸隴水頭,長江自流。乘軺去,似王尊叱馭難留。” 清·歸莊《和顧端木先生棄庵》:“峻坂何妨將馭叱,章台自可借眉描。” 清·宋琬《望城郭》:“九折王尊馭,千秋朱邑祠。” 清·毛奇齡《送何使君出守牂柯》:“從來叱馭忠臣事,安用朱旗九折還。” 清·徐乾學《隴山歌送許天玉之官新安》:“虞詡成名在此時,王尊叱馭看前路。” 清·納蘭性德《擬古》:“乘險嘆王陽,叱馭來王尊。” 清·馬維翰《九折坂》:“回輿與叱嘆,北轍視南轅。”

詞語分解

  • 王的解釋 王 á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山大王。蜂王。王牌(橋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 叱馭的解釋 漢 琅邪 王陽 為 益州 刺史,行至 邛郲 九折阪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因折返。及 王尊 為刺史,“至其阪…… 尊 叱其馭曰:‘驅之! 王陽 為孝子, 王尊 為忠臣。’”見《漢

歷史典故推薦:鼓腦爭頭

爭著出頭;要冒尖,強出頭。《全元散曲.柳營曲.風月擔》:“勤兒每正鼓腦爭頭,斗喧呼謝館秦樓。” 主謂 強爭出頭、冒尖。《全元散曲·柳營曲·風月擔》:“勤兒每正~,斗喧呼謝館秦樓。”△貶義。用於描寫庸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王尊叱馭歷史

相關歷史

王尊叱馭_王尊叱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