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口鑠金

眾口鑠金怎么寫好看

眾口鑠金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比喻輿論所共同贊成和反對的,即使金子也能使之熔化。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鑄大錢。兩年以後,他又下令蒐集銅鐵,鑄造編鐘。為此,單穆公、伶州鳩等先後進諫,周景王一概不聽。公元前521年,編鐘鑄成。周景王得意地說,編鐘的聲音一定十分和諧吧。伶州鳩回答道,恐怕未必吧。王問何故。他回答說,在上的統治者製作樂器,老百姓也都高興,才叫作和諧。現在財富匱乏,百姓疲憊,沒有不怨恨的,哪裡還有什麼和諧呢?再說老百姓所喜歡的,沒有實現不了的,其所討厭的,沒有不垮台的。諺謠說:萬眾一心,就象堅固的城堡,大家輿論,可以使金子熔化。三年內,您兩次從民間徵集金屬,這樣下去,恐怕是要垮台的。周景王不高興地說,你是個老糊塗,知道什麼?不過一年,周景王死去,他所鑄造的編鐘聲調也不和諧。

【出典】:

《國語·周語下》:“王不聽,卒鑄大鐘。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之,則為和。令財亡民疲,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鐘不和。”

【例句】: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魯迅《三閒集·述香港恭祝聖誕》:“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眾口鑠金,積非成是。”


主謂 鑠,熔化。眾人的言論能使金屬熔化。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也比喻謠言多,足以混淆是非。語出《國語·周語下》:“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魯迅《三閒集·述香港恭祝聖誕》:“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眾口鑠金,積非成是。”△多用於輿論的影響力方面。也作“群口鑠金”、“眾口爍金”、“眾口銷金”。

詞語分解

  • 眾口的解釋 .眾人的言論;輿論。《戰國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無翼而飛。”《漢書·劉向傳》:“上內重 堪 ,又患眾口之寖潤,無所取信。” 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
  • 鑠金的解釋 .熔化金屬。《周禮·考工記序》:“鑠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亦指熔化的金屬。《韓非子·五蠹》:“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 盜跖 不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溢。” 陳奇猷 集釋:“

歷史典故推薦:孤臣孽子

《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朱熹集註:“孤臣,遠臣;孽子,庶子,皆不得於君而常有疢疾者也。”後因以“孤臣孽子”指不容於當政者但心懷忠誠的人。宋 陸游《秋雨嘆》詩:“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眾口鑠金歷史

相關歷史

眾口鑠金_眾口鑠金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