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無咎無譽

無咎無譽

咎:禍殃,過錯。 沒有過錯,也無可表揚。 表示平平常常,處於中間狀態。語出《易.坤》:“括囊,無咎無譽。”孔穎達疏;“閉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功不顯物,故曰無譽;不與物忤,故曰無咎。”《漢書.景十三王傳.趙敬肅王彭祖》:“(上)問武始侯昌,(宦者)曰:‘無咎無譽。’上曰:‘如是可矣。’遣使立昌,是為頃王。”《後漢書.鄧彪張禹傳.贊》:“鄧張作傅,無咎無譽。”《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其子冶遊驕縱,竟破其家。鄉黨論之曰:‘此翁無咎無譽,未應有此兒。’”


並列 沒有過錯,也無可表揚,即平平之意。《易經·坤》:“括襄,~,蓋言謹也。”△多用於描寫表現一般。→無毀無譽

無咎無譽字典分解

成語無咎無譽的解釋 咎:過失;譽:稱揚、讚美。既沒有錯誤,也沒有功績。比喻工作表現一般。

無咎的解釋 沒有禍殃;沒有罪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子必來,我受,其無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鄒陽 之説 吳梁 ,喻巧而理至,故雖危而無咎

無譽的解釋 沒有聲譽;不被稱揚。《莊子·至樂》:“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唐 張九齡 《<荔枝賦>序》:“夫物以不知而輕,味以無比而疑……況士有未効之用,而身在無譽之間,

不妨一看:無念【歷史知識】

佛教名詞。無妄念之謂。正念、真念、真如之別稱。指“六根”(眼、耳、鼻、舌、身、識)的聞見覺知不為世俗之見所動。佛教認為各種“業”和“惑”因“妄念”而生,無有“妄念”,就是“真如”,故亦稱“無念真如”。為禪宗修習的宗旨,《壇經·定慧品》謂:“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並提出“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主張從念的體用上,杜絕外界的影響。“縱見恆

無咎無譽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