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髮吐哺

捉髮吐哺怎么寫好看

捉髮吐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捉髮:手握頭髮。吐哺(bǔ補):吐出口中咀嚼之食物。此典指周公旦自述洗頭時握住頭髮,吃飯時吐出食物,忙於接待賢人。後以此典比喻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延攬人才。周公旦,姬旦,也稱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縣境),史稱周公,又稱周公旦。助周武王姬發滅商紂王。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姬誦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政(代皇帝處理政務)。周公旦於是輔佐周成王姬誦,讓他長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魯國(都曲阜,今山東曲阜)去作魯公。周公旦告戒伯禽說:“我是周文王(姬昌)兒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叔父,我在天下之地位也不低賤,然而我洗一次頭就三次握住頭髮,吃一頓飯就三次吐出口中食物,起身接待士人,還擔心失去天下賢人。你到魯國去,要謙虛謹慎,不要因為你是國君而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此典又作“吐哺迎國士”、“周公吐哺”、“吐握”、“一沭三握髮”、“三吐忘疲”、“勿憚吐捉勤”、“三哺”、“三握髮”、“發一握”、“周公發”、“發握三”、“周三飯”、“吐哺”。

【出典】:

《史記》卷33《魯周公世家》1518頁:“於是卒相(xiàng向,輔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mù目,洗頭髮)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三國·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魏·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三國魏·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南朝梁·劉孝綽《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唐·韓愈《和李相公覽物興懷》:“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重土過三哺,輕才抵一銖。” 唐·邵謁《論政》:“賢哉三握髮,為有天下憂。” 宋·蘇軾《次韻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發一握。” 宋·辛棄疾《念奴嬌·三友同飲》:“寄食王孫,喪家公子,誰握周公發。” 宋·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腸回九,無人發握三。”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齊二桃,請看周三飯,博南山人同我懶。” 清·丘逢甲《次韻答友人》:“橫槊當歌萬慮空,復聞吐哺有周公。”

詞語分解

  • 捉髮的解釋 .以手執發。謂急迫中無暇整治。《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叔武 將沐,聞君至,喜,捉髮走去。”.喻為國求賢。 三國 魏 應璩 《薦和模箋》:“方今海內企踵,欣慕捉髮之德;山林投褐,思望旌弓之招。”
  • 吐哺的解釋 見“ 吐哺 ”。.吐出嘴裡食物。《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 顏師古 註:“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資州鶴》:“﹝ 何 ﹞嘗蔭大木下,望其顛

歷史典故推薦:家傳人誦

見“家傳戶誦”。明·李東陽《順天府鄉試策問》:“天下臣民~,佩服而體行者蓋已久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捉髮吐哺歷史

相關歷史

捉髮吐哺_捉髮吐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