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九龍山

九龍山

①即今江蘇無錫市西郊惠山。《隋書·地理志》 毗陵郡無錫縣:“有九龍山。”唐陸羽《游慧山寺記》云:“其山有九隴,俗謂之九龍山。或雲鬥龍山。九龍者,言山隴之形,若龍虬縹螭合沓然。”

②在今江西安福縣西北。《清一統志·吉安府一》:九龍山“在安福縣西北一百十里。張程《武功山志》, 自武功絕頂行十五里為九龍山。萬峰環繞,林木蓊鬱”。

③在今江西萬載縣西。《方輿紀要》卷87袁州府萬載縣:九龍山“在縣西百里。山有九峰,嵯峨秀麗”。

④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一百二十五里。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九龍山“在南平縣治東南長安北里。其山九峰蜿蜒如蟠龍狀”,故名。《明通鑒》:正統十四年(1449)五月,鄧伯孫據九龍山,反抗官軍,即此。

⑤一名鬼候山。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寰宇記》卷102漳州龍溪縣:九龍山,“山下有水名九龍水。按《郡國志》雲,一名鬼候山,背有金陵水。山中多山魈,一名羊花子”。

⑥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北二十里。《方輿紀要》卷32鄒縣“鳧山”條下:九龍山“山形起伏凡九。上有靈泉。一名靈山”。

⑦在今山東郯城縣東十里。《清一統志·沂州府一》謂“即馬陵山別支。山有九嶺,屈曲如龍。沭水經其北, 白馬河出焉”。

⑧在今四川平武縣東。《方輿紀要》卷73龍安府平武縣:九龍山在“府東五十里。其地峻險,前拒鐵蛇關抵蕃地。一山九嶺,疊聳如龍”。

⑨在今雲南永勝縣南。《方輿紀要》卷117北勝州:九龍山在“州南百里。山有九頂,一名九頭山。

高萬餘丈, 四顧可千里”。

⑩在今貴州惠水縣西南。《方輿紀要》卷121定番州:九龍山“在(小龍番長官司)司治北。有九嶺起伏蜿蜒如龍”。

(11)即今貴州江口縣西北與印江土家族苗族交界處之梵淨山。《方輿紀要》卷122銅仁府烏羅司:九龍山在“司西九十里。高百丈,下分九枝,銅仁大江出焉,俗名飯甑山”。清陳鼎《黔遊記》:“梵淨山在銅仁、思南之交,下小上大,土名飯甑山,高數千仞,有古剎六,春月進香者日以千計。”

(12)在今甘肅秦安縣東一里。《方輿紀要》卷59秦州秦安縣:九龍山,“九峰相拱,狀若龍翔,磅礴百里”。


(1)古山名。(1)又稱石郭山、章山。在今浙江省長興縣西南。山有隴,悉作龍形,因名。頂有古石城。(2)在今福建省南平市東南。《大清一統志》延平府山川:九龍山“在南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閩書》:九峰蜿蜒如龍”,故名。《明通鑑》:正統十四年(1449年)五月,鄧伯孫據九龍山反抗官軍,即此。(3)又稱靈山。在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北。山形起伏,連綿九峰。上有靈泉,故又稱靈山。 (2)今山名。(1)在浙江省遂昌縣西南80千米浙、閩、贛三省毗鄰地區。主峰海拔 1724 米。山勢險要,峰谷交錯。保存有較大面積的原始天然林區,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稀有、珍貴種類聚生。有第四紀冰川期遺留下來的連香樹、鵝掌楸、鐵杉、長葉榧等古老樹種;有香果樹、銀杏樹、伯樂樹、馬鞍樹等珍貴林木。動物有黑熊、獐等。為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2)即“九隴山”。

九龍山字典分解

九龍的解釋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看看:九原不作【歷史典故】

九原:指墓地。作:振作,起立,指死而復活。墳墓里的死人不能再活過來。謂人死後不可復生。清.李慈銘《〈九哀賦〉序》:“九原不作,千載誰征,縱見諒於幽冥,彌懷慚於後死。”梁啓超《嘉應黃先生墓志銘》:“白日墜兮露滋,楊蕭蕭兮蔓離離,九原不作兮吾道誰與歸!”

九龍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