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陽山縣

陽山縣

①西漢置,屬桂陽郡。治所在今湖南攸縣西南六十里。初元元年(前48)封長沙剌王(《漢書·王子侯表》 誤作“孝王”)子宗為陽山侯,即此。尋改名陰山縣。

②西漢置,屬桂陽郡。治所在今廣東陽山縣東青蓮鎮東南連江之北。東漢併入陰山縣。三國吳孫皓復置,改屬始興郡。治所在今陽山縣南連江之南。梁屬陽山郡。隋屬熙平郡。唐屬連州, 神龍元年(705)移治今陽山縣。《輿地紀勝》卷92連州:陽岩山“在陽山縣西十二里。《舊經》雲, 日出光照此山,因名”。縣以陽岩山為名。元屬桂陽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屬韶州府,十四年(1381)改屬連州。民國初屬廣東嶺南道。1920年直屬廣東省。

③唐武德元年(618)昇陽山鎮置,屬登州。治所在今四川漢源縣東南大渡河南岸。《寰宇記》卷77通望縣:陽山縣“因山為名”。九年(626)屬雅州,貞觀二年(628)屬嶲州,大足元年(701)屬黎州。天寶元年(742)改為通望縣。唐陳子昂《送魏兵曹使嶲州得登字》詩云:“陽山淫霧雨,元子慎攀登。”即此。


(1)古縣名。(1)西漢置,治今湖南省攸縣西南六十里。初元元年(前48年)封長沙剌王(《漢書·王子侯表》誤作“孝王”)子宗為陽山侯,即此。屬桂陽郡。尋改名陰山縣。(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漢源縣東南大渡河南岸。屬黎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通望縣。(2)今縣名。在廣東省西北部、連江中游,北鄰湖南省。屬清遠市。面積 3242 平方千米。人口52.6萬。轄20鎮、2鄉。縣人民政府駐陽城鎮。《輿地紀勝》引《九域志》:“陽山縣有陽岩山,日出先照,故名陽山。”秦末設陽山關。西漢設陽山縣,治今縣東南,屬桂陽郡。東漢省陽山縣入陰山縣。三國吳復置陽山縣,改屬始興郡。南朝齊省陰山縣入陽山縣。南朝梁、陳陽山縣屬陽山郡。隋屬熙平郡。唐神龍元年(705年)移今治,屬連州。宋屬連州。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屬桂陽州。明初改屬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仍改屬連州,隸廣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屬連州直隸州。1914年屬嶺南道。1920年屬廣東省。1949年屬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1950年屬北江專區。1952年屬粵北行政區,1956年屬韶關專區。1959年撤縣併入連陽各族自治縣,1960年復縣。1970年屬韶關專區,1983年屬韶關市,1988年改屬清遠市。屬南嶺山地一部分,為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表起伏大,東北端的石坑崆(猛坑石)海拔 1902 米,是廣東省最高峰。連江自西北向東南流貫中部,有秤架河、嶺背河、七拱河匯入。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主產稻,並產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木薯。盛產油茶、茶葉。是廣東省山棕、烏桕、油桐、蓖麻、雜木、蠶桑種植基地之一。廣東省林業重點縣之一,有杉、馬尾松、樟、雜木、毛竹等。建有乳陽八寶山自然保護區。特產洞冠梨、陽山板栗、酥梨、陽山雞和青蓮豆豉。有煤、鐵、鎢、銅、鉛、鋅、大理石、石灰石、瓷土等礦。工業有採礦、化肥、造紙、製糖、建材、食品、森工、機械等。是全國小水電重點縣之一。107、323國道和梅嶺公路在縣境交會。連江通航。名勝古蹟有賢令山游息洞和摩崖石刻、北山寺、釣魚磯舊址以及黃燕岩、仙獅岩。連江同冠峽、夾理峽、龍牙峽等峽江山水和水口風光為風景旅遊區。

陽山縣字典分解

陽山的解釋 (1).山名。 秦 漢 時稱 陰山 最西的一段為“ 陽山 ”。即今 內蒙古 烏拉特後旗 的 狼山 。《史記·蒙恬列傳》:“於是渡 河 ,據 陽山 ,逶蛇而北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學一學:陽浚【歷史人物】

唐人。玄宗開元中,上《聖典》三卷,除校書郎。天寶中,為中書舍人。十二載,拜禮部侍郎,連知四年貢舉,放張繼、皇甫冉兄弟、郎士元、元結、韓翃等及第。肅宗至德間官尚書右丞。能詩。

陽山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