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靈岩寺

靈岩寺

①原在山西大同雲岡,後仿造於河南洛陽市南龍門石窟。《魏書·釋老志》 載:“景明初,世宗詔大長秋卿白整準代京靈岩寺石窟,於洛陽伊闕山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洛陽伽藍記》卷5載:“京南關口有石窟寺、靈岩寺。”《魏書·出帝紀》 亦載:永熙二年(533)正月,“己亥,車駕幸嵩高石窟靈岩寺”。疑即龍門石窟中的賓陽洞。

②一名秀峰寺。故址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靈岩山上。《吳地記》:“晉太尉陸玩舍宅置寺。”南宋范成大《吳郡志》卷32:“顯親崇報禪院在靈岩山頂,舊名秀峰寺,吳館娃宮也。梁天監中始置寺,……今為韓蘄王功德寺,寺改今名。”

③在今山東長清縣東南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北魏正光中法空禪師始建。《方輿紀要》卷31引唐李吉甫《十道圖》,以此寺與南京棲霞寺、天台國清寺、江陵玉泉寺為“四絕”。寺內有唐李邕撰書《靈岩寺頌碑》。元於欽《齊乘》卷5謂“寺乃佛圖澄卓錫之地,有立鶴泉、佛日岩、辟支塔。自山麓至寺門十餘里,古松參天,亦謂之十里松,歷代碑誌具存”。清聶��《泰山道里記》引元八達氏題識曰:“岩前松檜時時綠。東晉京兆竺僧朗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初止於琨瑞山降錫焉,嘗往來於此說法,猛獸歸伏,亂石點頭,靈岩所由名也。”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在今陝西略陽縣南七里嘉陵江畔。《清一統志·漢中府》:靈岩寺“在略陽縣南七里。唐建”。


(1)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東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靈岩峪中。《泰山道里記》:東晉京兆竺僧朗嘗往來於此說法,“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故稱靈岩。創建於前秦永興年間,興於北魏,盛於唐宋,與南京棲霞寺、天台國清寺、江陵玉泉寺同稱中國四大叢林。最盛時殿閣40餘處,禪房500多間,僧侶500餘人。主體建築千佛殿(始建於唐),現存殿宇為明代建築,其前檐下柱礎仍為唐宋遺物,殿內40尊彩色泥塑羅漢像,高1~1.2米,其中27尊塑於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另17尊為明代增塑,藝術價值很高,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殿西有墓塔林,還有辟支塔、御書閣等重要古建築及唐李北海靈岩寺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區北靈岩山七星岩下。這裡層巒疊嶂,泉水淙淙,松竹茂密,為著名避暑勝地。寺始建於隋,名光化寺。唐高僧道因住持於此。唐開元年間,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重建,並建千佛塔。清同治年間在寺後發現兩個藏經洞,藏有唐代石刻《大般若經》、《佛說灌頂經》、《波羅蜜多心經》等20餘種,經版近千塊,出土時部分已破碎。現存羅漢殿、天王殿、接引殿等均系清代建築,面積達 2145 平方米。寺內還有千手觀音、黑風洞、靈竇泉、棋盤石、喜雨坊等古蹟。

靈岩寺墓塔林

靈岩寺字典分解

靈岩寺的解釋 (1).在 江蘇省 吳縣 靈岩山 。寺址原為 春秋 時 吳王 夫差 館娃宮 遺址。為 中國 佛教淨土宗著名道場之一。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卷八:“

靈岩的解釋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青松標空,蘭泉吐牖。”(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雲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

多學一學:靈山墟【歷史地名】

即今廣西容縣南靈山鄉。清光緒《廣西輿地全圖》容縣圖:南有靈山墟。

靈岩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