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恆州

恆州

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改司州置,治所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八里古城村),轄境相當今山西北部內長城以北,河北蔚縣、陽原縣,內蒙古涼城、豐鎮、興和等縣及察哈爾右翼前旗等地。孝昌中為六鎮起義軍所克。東魏天平二年 (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忻州市西北)。北齊天保七年 (556)復還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 (580) 又廢。

②東魏天平二年 (535) 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齊廢。

③西魏大統元年 (535) 置,治所在歸德縣 (今甘肅環縣北一百里歸德堡),一說在陝西吳旗縣西北。轄境相當今甘肅環縣北部地。北周廢。

④北周天和二年 (567) 僑置,治所在周南郡盩厔縣 (今陝西戶縣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 (574)廢。

⑤北周宣政元年 (578) 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縣 (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隋大業初改為恆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復為恆州,移治石邑縣 (今石家莊市西南鎮頭),四年又移治真定縣 (今正定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石家莊、藁城二市及正定、靈壽、行唐、井陘、獲鹿、平山、阜平等縣地。元和十五年 (820) 避穆宗名諱,改名鎮州。五代唐改為真定府,後晉天福七年 (942) 復名恆州,後漢又改名鎮州。

⑥金貞祐四年 (1216) 置,治所在盩厔縣 (今陝西周至縣)。元初廢。


(1)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司州改置,治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轄境約當今山西省北部內長城以北,河北省蔚縣、陽原和內蒙古自治區與山西省鄰近的南部地區。孝昌中為六鎮起義軍所攻克。東魏天平二年(535年)寄治肆州秀容郡(今忻州市西北),北齊天保時復還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廢。(2)西魏置,治歸德縣(今陝西吳旗西北)。北周廢。(3)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盩厔縣(今陝西戶縣西北)。建德三年(574年)廢。(4)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析定州置,治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南,唐初徙今正定縣)。隋大業初改為恆山郡。唐武德初復舊。轄境相當今河北省石家莊、正定、藁城、靈壽、行唐、井陘、鹿泉、平山、阜平等市縣地。元和十五年(820年)避穆宗李恆名諱,改名鎮州。五代唐升為真定府,晉天福七年(942年)復名恆州,漢又改名鎮州。唐、五代時曾先後為恆冀節度使、順德軍節度使治所。

恆州字典分解

恆的解釋 恆 héng 持久:恆心。恆久。恆定。恆齒。永恆。恆星。恆溫。 經常的,普通的:恆言。 姓。 筆畫數:9; 部首:忄; 筆順編號:442125111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

多學一學:恆政【歷史人物】

【生卒】:757—843唐僧。德州平原人,俗姓周。出家於本州延和寺。登戒後,問道嵩山。尋入居太一山。文宗大和間,李德裕薦入內殿,文宗宣問而悅之,遂留內道場。累辭歸山,詔住長安聖壽寺。武宗毀佛時,避入終南山,卒于山舍。

恆州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