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軍台

歷史字典解釋

清代從家口至科布多的驛路總名。始創於康熙北征噶爾丹時,乾隆平定準噶爾後趨於完備,其後略有變動,至嘉慶時定型。據《嘉慶會典事例》卷531《置驛》、卷560《驛程》, 阿爾泰軍台分為四個區。第一段從頭台察漢陀羅海(張家口北長城外)至第二十三台圖古里克(今蒙古國東戈壁省哈通布拉克東北土古里格呼都克), 由張家口管站員管理;第二段從第二十四台穆呼爾嘎順(今蒙古國東戈壁省阿伊耳巴揚蘇木東南木胡爾加順呼都克)至第四十四台哈達圖(今蒙古國前杭愛省翁金河西), 由賽爾烏蘇管站司員管理。這兩段皆統轄於察哈爾都統。其西接烏里雅蘇台南路第二十台哈剌尼敦,由此至烏里雅蘇台東南的頭台華碩嚕圖,達於烏里雅蘇台城站,為第三段;第四段烏里雅蘇台西路(也稱科布多東路)從城西南的頭台阿勒達爾至第十四台哈剌烏蘇(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哈爾烏蘇湖西南岸),達於科布多城站。這兩段統轄於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全線共設七十八台,連同烏里雅蘇台、科布多二城站,共八十台,全程長五千八百五十里,為阿爾泰軍台主幹線。此外,外蒙古境內的四條支線——由賽爾烏蘇到庫倫和由庫倫到恰克圖的庫倫南北路、由烏里雅蘇台到近吉果克的烏里雅蘇台北路、由科布多到索果克的科布多北路,由科布多到古城的科布多南路,有時也被統稱為阿爾泰軍台。

詞語分解

  • 軍台的解釋 清 設在 新疆 、 蒙古 西北兩路的郵驛。專管軍報和文書的遞送。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故官吏有罪者,效力軍臺。”《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談爾音 ﹞送家眷回鄉,剩了個空人兒赴軍臺效力去

歷史地名推薦:桶溪隘

在今湖南漵浦縣南五十里。《方輿紀要》卷漵浦縣: “據老寨在縣南四十里。又南十里有桶溪隘……皆設險處。”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阿爾泰軍台歷史

相關歷史

阿爾泰軍台_阿爾泰軍台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