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關

清溪關怎么寫好看

清溪關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唐置,屬巂州。在今四川漢源縣西南甘洛縣西北交界處樺槁林山一帶。其地連山帶谷,夾澗臨溪,倚險接關,恃為控御。《新唐書·南詔傳》:“安祿山反,羅鳳因之取巂州,會同軍據清溪關。”《資治通鑑》: 唐貞元四年 (788),吐蕃 “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韋) 皋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御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皆即此。太和中,節度使李德裕徙於中城。

北宋置,屬蜀州永康縣。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八十里西山鄉境。《方輿紀要》 卷67崇慶州: 清溪關“其旁兩山峙立,上合下開,名曰百家門。門內二里曰天生橋,以兩山相接如橋也”。

③明置,即今四川涪陵市東北三十里長江南岸清溪鎮。《方輿紀要》 卷69涪州: 清溪關 “在州東南,亦曰清溪鎮”。


(1)唐天寶中置,安史之亂時為南詔占據,乾元二年(759年)收復後重置。即今四川省洛、漢源二縣交界之深溝。其地壁立千仞,夾澗臨溪,至為險峻。為唐防禦南詔、吐蕃要隘。《資治通鑑》:唐至德元載(756年),“南詔乘亂陷越嶲會同軍,據清溪關”;貞元四年(788年),吐蕃遣兵寇清溪關,“韋皋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御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皆即此。為唐代成都府、雅州、黎州南往嶲州及南詔首都陽苴咩城惟一通道,故時稱此道為清溪道。(2)在今重慶市涪陵區東北長江東岸。唐開成四年(839年),牂柯蠻攻涪州之清溪關,即此。(3)又稱清溪口。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西。

詞語分解

  • 關的字典解釋 關 (關) ā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關塞(剗 )。關津。嘉峪關。 徵收進出口貨稅的機構:海關

歷史地名推薦:聖水

①在今河北靈壽縣西北。《方輿紀要》卷靈壽縣:聖水,“《志》云:出縣西北二十五裏白石村,謂之聖水窪,亦曰聖水峪,上有青風砦”。②在今四川蘆山縣東,為蘆山河支流。《輿地紀勝》卷雅州:聖水“在盧山縣東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清溪關歷史

相關歷史

清溪關_清溪關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