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縣

漢源縣怎么寫好看

漢源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隋仁壽四年(604)升漢源鎮置,屬雅州。治所在今四川漢源縣北四十里九襄鎮。《元和志》卷32漢源縣:“因漢川水為名。”大業初屬臨邛。唐武德元年(618)為登州治, 九年(626)屬雅州,貞觀二年(628)屬巂州,永徽三年(652)復屬雅州,大足元年(701)為黎州治,神龍三年(707)復屬雅州,開元四年(716)又為黎州治,天寶初為洪源郡治,乾元初復為黎州治。貞元中移治今漢源縣北清溪鄉。明洪武五年(1372)廢。1914年改清溪縣復置, 屬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9年改屬西康省,1950年遷治於今九襄鎮。1952年又遷今治富林鎮。1955年仍屬四川省。

②唐置,屬成州。治所在今西和縣西北。寶應元年(762)沒入吐蕃。《清一統志·鞏昌府二》:漢源廢縣,“《舊志》: 以近西漢水源, 故名”。


(1)古縣名。唐置,治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屬成州。寶應元年(762年)廢。(2)今縣名。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南。屬雅安市。面積 2172.6 平方千米。人口34.9萬。轄8鎮、32鄉(含4彝族鄉)。縣人民政府駐富林鎮。以漢川水(今流沙河)源於境內,故名。隋仁壽二年(602年)置漢源鎮。大業元年(605年)置漢源縣,治今縣西清溪鎮,屬臨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陽山縣。儀鳳二年(677年)析置大渡、飛越兩縣。長安二年(702年)省大渡入飛越縣。天寶元年(742年)改陽山名通望縣,均屬黎州。五代前省飛越縣入漢源。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省通望縣入漢源。明初縣省,置黎州長官。洪武十一年(1378年)升安撫司,十五年置大渡河守御千戶所。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降安撫司為千戶所。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歸流”,置清溪縣,屬雅州府。1914年復名漢源縣,屬建昌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9年屬西康省。1950年連治九襄鎮,屬西康省雅安專區。1952年遷治富林鎮。1955年屬四川省雅安專區,1968年屬雅安地區,2000年屬雅安市。地處川西南山地,北有大相嶺,南有小相嶺。大渡河由西向東,流經縣境中南部,流沙河北來,於富林鎮南入大渡河。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小麥、玉米、薯類及豆類。有錳、鈷、菱鎂、鉛、鋅、磷礦石等礦。工業有採礦、機械、製革、建材、食品、釀造等。產梨、蘋果、柑橘,以漢源雪梨、芸豆著稱。所產花椒歷稱“貢椒”。成昆鐵路經縣境東南緣。川雲公路西線及樂西、峨漢公路縱橫境內。古蹟有舊石器時代晚期富林文化遺址、九襄石牌坊及明石刻“山橫水遠”等。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碭陂

又名碭水。在今安徽碭山縣南。《水經·獲水注》: “ 碭 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陂散流,為零水、瀼水、清水也,積而成潭,謂之碭水。” 《清一統志·徐州府一》: 碭水 “在碭山縣南。亦名谷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漢源縣歷史

相關歷史

漢源縣_漢源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