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中華門

中華門

①今北京天安門廣場正陽門北。明永樂年間建,初名大明門。清初改名大清門。1912年改名中華門。為明、清都城皇城南面正門。清吳長元《宸垣識略》卷3:“大清門三闕,上為飛檐重脊,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名棋盤街。”1958年因擴建天安門廣場而拆除,其位置相當今毛主席紀念堂處。

②即今江蘇南京市舊城南門。南朝時已有中華門。《南齊書·劉悛傳》:“初,蒼梧廢,太祖集議中華門。”梁簡文帝《守東平中華門開詩》云:“脂車向馳道,總轡息中華。”五代時南唐都此,稱正南門為中華門。明洪武初擴建都城,重建此門,稱為聚寶門。1931年復稱中華門。


在江蘇省南京市南聚寶山北,南臨長乾橋,北倚鎮淮橋。原為南唐都城的正南門,明洪武初年隨明都的擴大重建。初名聚寶門,1931年改今名。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28米,東西寬90米,總面積1.17萬平方米。系瓮城,前後四重,每道牆正中均有拱門一座,各門有上下啟動的千斤閘(今僅存閘槽和石門臼)。首道城門共三層,上層原為廡殿式重檐筒瓦頂城樓,今僅留台基殘跡;中層已不存。二道至四道門上原有木結構建築,亦已毀壞。底層外圍北面第四道城門左右各築藏兵洞3個,東西兩側各築藏兵洞7個,瓮城共有藏兵洞27個。供駐兵和囤藏物資用。瓮城東西牆外各築寬達11米登城斜坡,馬道也用磚斜鋪,供載重較大的車馬上下。此門形式多樣,結構複雜,規模宏大,為國內所少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門字典分解

中華的解釋 (1) [China](2)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後也借指中國振

門國語字典 門 (門) mén 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門兒。門口。開門見山。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 途徑,訣竅:門徑。門道兒。 舊時指封建家

不妨一看:中藏【歷史地名】

舊稱喀木為前藏,衛為中藏,藏為後藏。後習稱拉薩以東為前藏,以西為後藏。藏語衛是中間、中央之意。清乾隆《衛藏通志》卷3:“前藏居諸之中,亦稱中藏。”

中華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