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羅浮山

羅浮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縣南羅浮。《方輿紀要》卷96福寧州 “洪山” 條下: “又南十里曰羅浮山,相傳此山浮海而來,泊船山下,可避北風。若南風,則石厓齒齒難近。嘉靖三十七年,倭賊流劫羅浮,官軍御卻之。” 即此。

②在今湖南攸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明一統志》卷63長沙府: 羅浮山 “下與鳳嶺連麓,下有石竇出泉”。《清一統志·長沙府一》: 羅浮山 “有石竇出泉,涓涓不絕,東入攸水”。

③在今廣東博羅縣西北。《隋書· 地理志》:南海郡增城縣 “有羅浮山”。《元和志》 卷34循州博羅縣: 羅浮山 “在縣西北二十八里。羅山之西有浮山,蓋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高三百六十丈,周回三百二十七里,峻天之峰四百三十有二”。 為東粵名山。 五代南漢劉建天華宮于山中。《方輿紀要》 卷103博羅縣: 羅浮山在“縣西北五十里,與增城縣接界。山綿延高廣,峰岩洞壑之屬,不可悉記,為嶺南之望”。羅浮與丹霞、西樵、鼎湖齊名,為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④在今廣東電白縣東北。《清一統志·高州府》:羅浮山 “在電白縣 (治今電城鎮) 西北一百里。為八府通衢,高百餘丈,白石嶙峋。相傳仙人牧羊所化”。

⑤在今廣西欽州市西北。《隋書· 地理志》:安京縣有羅浮山。《元和志》 卷38欽州安京縣:“羅浮山在縣北十里。俗傳似循州羅浮山,因名之。” 《輿地紀勝》 卷119欽州: 羅浮山 “在州西北六十五里。《舊經》 云: 山形若惠州羅浮,因以得名。《隋志》: 安京縣北七十里有安京山,即今羅浮也”。


(1)古山名。在福建省霞浦縣南羅浮。《讀史方輿紀要》福寧州洪山:“又南十里曰羅浮山,相傳此山浮海而來,泊船山下可避北風。若南風,則石厓齒齒難近。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賊流劫羅浮,官軍御卻之。”即此。(2)今山名。又稱東樵山。在廣東省中部東江右側。跨博羅、增城、龍門三縣市。由羅山、浮山合稱為羅浮山。東北—西南走向。海拔800米左右,由花崗岩構成。主峰飛雲頂(1281 米),居“嶺南四大名山”之首。為道教聖地,被稱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東晉鹹和年間葛洪曾在此山修道煉丹,始建庵舍。南朝梁武帝時,相繼建五座佛寺。隋、唐、宋、元道教仍盛。今存沖虛觀、酥醪觀等道觀及葛洪煉丹灶、葛洪洗藥池。明為學者聚徒講學場所。1945年廣東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和中共廣東臨時省委等以此為活動基地。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羅浮山字典分解

羅浮山的解釋 [Luofushan mountain] 在廣東省增城縣東,跨入博羅縣境

羅浮的解釋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看一看:羅恭縣【歷史地名】

唐貞觀三年 (629) 置,屬羈縻應州。治所在今貴州雷山縣東。後廢。 古縣名。唐貞觀中置,治今貴州省雷山縣東。屬黔州。後廢。

羅浮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