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歷史字典解釋

重慶市東南部,南鄰貴州省。面積3903平方千米。人口61.8萬。轄10鎮、29鄉。縣人民政府駐漢葭鎮。因境內鬱江古稱彭水,故名。《彭水縣誌·重修縣志序》:“隋始置彭水縣,以彭水名。”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縣,治郁山鎮,屬黔州。大業三年(607年)改黔州為黔安,彭水縣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黔安郡為黔州。貞觀元年(627年)屬山南道。貞觀四年移治今漢葭鎮。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屬黔中道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昇州為紹慶府。元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廢紹慶府,改屬重慶府,十年改屬涪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黔彭直隸廳乾隆元年(1736年)廢廳,縣屬酉陽直隸州。1913年屬川東道,1914年屬東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50年屬川東行涪陵專區,1952年改屬四川省涪陵專區。1968年屬涪陵地區。1984年11月10日成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1983年11月14 * 準)。1988年後屬黔江地區。1997年屬重慶直轄市。1998年黔江地區撤銷,由黔江開發區代管。2001年黔江開發區撤銷,本縣直屬重慶市。位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山地丘陵地帶。烏江由南入境,納渚佛江、長溪河、鬱江折而西流出境。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業主產稻、玉米、小麥、薯類、豆類。經濟作物有菸葉、油桐、蠶繭、柑橘等。礦產有煤、螢石、重晶石、鹽、銅、大理石。主要工業有建材、造紙、電力等廠。渝懷鐵路和319國道經此。有彭水至石柱、酉陽、武隆的公路。名勝古蹟有紅三軍令部舊址、綠陰軒、紅軍渡、壽字石刻、紹慶府舊址。

詞語分解

  • 自治縣的解釋 政行地位與一般縣政府平齊的民族自治區劃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

歷史地名推薦:石夷門

又名石門。在今浙江桐鄉市西二十里石門鎮。春秋時,吳拒越,壘石為門,謂之石夷門。《資治通鑑》:唐肅宗上元二年,“張景超引兵攻杭州,敗李藏用將李強於石夷門”。即此。 在今浙江省桐鄉市西石門鎮。相傳春秋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歷史

相關歷史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_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