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劍川縣

劍川縣

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龍泉縣置,屬處州。治所即今浙江龍泉市。南宋紹興元年 (1131)復名龍泉縣。

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義督千戶置,屬鶴慶路。治所在今雲南劍川縣南十四里下登附近。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升為州,1913年廢州仍為縣。後屬雲南騰越道。治所即今劍川縣。1929年直屬雲南省


(1)古縣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龍泉縣改名,以避龍字諱。治今浙江省龍泉市,屬處州。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復名龍泉縣。(2)今縣名。在雲南省西北部。屬大理白族自治州。面積 2319 平方千米。人口16.9萬。轄5鎮、4鄉。縣人民政府駐金華鎮。名稱來由其說較多:一認為因山水得名,以劍湖尾水名為縣名;或因“河流如川,山形如劍”,綜合山和河的特徵命名;近說以族名為地名,“劍”為族稱或部落名號,即唐初居住於該地的施、順諸蠻的自稱,劍川即劍人居住的地方;或“劍”即“絳”,是藏語對納西族的稱謂,“川”是壩子或地方,劍川意即納西人的地方;再一說以物產得名,以產“浪劍”著稱,意即“鑄劍民族居住的地方”。唐為羅魯城,又稱劍川城,南詔置劍川節度於劍川城。大理國置義督賧,屬謀統府蒙古憲宗四年(1254年)置義督千戶。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為劍川縣,治今縣南劍川湖西岸,屬鶴慶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為劍川州,治今金華鎮,屬鶴慶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屬麗江府。1913年復置劍川縣。1914年屬騰越道,1929年直屬雲南省。1950年屬麗江專區,1956年改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60年洱源、鄧川2縣併入。1962年洱源縣析出復置。地處橫斷山地北段,地勢北高南低。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稻、玉米、小麥、蠶豆、菸草、油菜籽、馬鈴薯,並產當歸、川芎、大麻等。工業有採煤、農機修造、冶煉、水泥、木材加工、木器、食品加工、釀酒、印刷、民族服裝等。特產木雕家具、馬場歸、羊乳餅。滇藏公路縱貫東部,與劍六、平甸公路作K形分布。古蹟名勝有海門口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石鐘山石窟、沙溪興教寺壁畫、石寶山、金華山。白族每年農曆三月有梨花會,六月二十五日過火把節,八月初一舉行石寶山歌會。

劍川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學一學:劍吷【歷史典故】

同“劍頭一吷”。宋 劉敞《送劉初平謁會稽范吏部》詩:“二子才劍吷,眾豪固螟蛉。”

劍川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