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歷史字典解釋

貴州省東北部。屬銅仁地區。面積 1961.1 平方千米。人口39.9萬人。轄9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峨嶺鎮。唐開元四年(716年)置思邛縣,屬思州。五代廢。元置思印江等處長官,隸思州安撫司。明弘治七年(1494年)廢思印江長官司置印江縣,隸思南府。縣以印江(思印江)得名。1913年隸黔東道(1914年改名鎮遠道),1923年直屬貴州省。1949年屬銅仁專區,1970年屬銅仁地區。1987年11月20日建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6年12月13 * 準)。地處烏江下游的印江河流域,武陵山主峰梵淨山聳立於縣東部印江、江口交界地區,河流多發源於梵淨山,注入烏江。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玉米、小麥、油菜籽、馬鈴薯、薯、烤菸,並產茶葉及梨、柑橘、柚子等。礦產有汞、鎢、錫、金、銅、銀、硫鐵、雄。工業有造紙、制傘、釀酒、採煤等廠,雨傘、白皮紙為傳統名產品。遵銅、印沿、印松等公路縱橫縣境,印江河下游可通航木船。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在縣境木黃會師。梵淨山是國家自然保護區,也是旅遊勝地。古蹟有梵淨山金頂序文碑及縣城文昌閣

詞語分解

  • 自治縣的解釋 政行地位與一般縣政府平齊的民族自治區劃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

歷史地名推薦:蔓神寨

在今雲南大理市東鳳儀境。明置土巡檢司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歷史

相關歷史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_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