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文王廟。在河南省湯陰縣城北。為一高5米的正方土台,面積1萬平方米。是已知中國最早的國家監獄所在地之一。據史料記載,商末,西伯姬昌因崇虎之譖,囚於羑里七年。姬昌患難發奮,而演《易》。後其子姬發(武王)滅,建立周朝,姬昌諡文王。後人為紀念他,在羑里舊址建文王廟。今廟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修建。廟內除一演易台外,僅存遺址。另有明代立岣嶁文碑(又名禹王碑)、文王易碑(又稱八卦碑)。城下為龍山至殷商時代古文化遺址,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羑里的解釋 . 殷 代監獄名。《莊子·盜跖》:“ 文王 拘 羑里 。” 成玄英 疏:“ 羑里 , 殷 獄名。”《史記·殷本紀》:“ 西伯昌 聞之竊嘆, 崇侯虎 知之以告 紂 , 紂 囚 西伯 羑里 。”《太平御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地名推薦:大石口

在今山西省應縣東南。左右有馬崗口、茹越口、小石口、北樓口。地勢險要。北宋雍熙三年年契丹陷寰州,楊業謂潘美曰:“今敵鋒益盛,不可與戰,但領兵出大石路。”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羑里城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羑里城遺址_羑里城遺址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