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筆架山

筆架山

①在今遼寧凌海市西南有大、小筆架山。明 《遼東志》 卷1寧遠衛: 小筆架山 “在海中六十八里”。清乾隆 《欽定盛京通志》卷26錦縣: 大筆架山在 “城西南六十里,與小筆架山俱峙海中。狀如筆架,潮退,見天橋,闊八丈,長四里許,為昔人避兵處。上有朝陽寺”。

②在今浙江雲和縣南,接景寧畲族自治縣界。《方輿紀要》 卷94雲和縣: 筆架山在 “縣南十五里。有三峰並峙”。

③即今福建霞浦縣東南海中筆架山。明萬曆 《福寧州志》 卷1: 州南有筆架山,“三峰如筆架浮海上”,故名。明鄭和下西洋經此。

④在今江西臨川市北。《明一統志》 卷54撫州府: 筆架山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諸峰排立如筆架然”。《清一統志·撫州府一》: 筆架山 “三峰卓立如筆架,與諸峰連亘互抱,曰金雞城。東鄉、延橋諸水皆經其中,而西入大川”。

⑤在今湖北宣恩縣南。《方輿紀要》 卷82施南宣撫司: 筆架山 “在司治南。有五峰高聳”。

⑥在今廣東高州市東南。《方輿紀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縣: 筆架山 “在縣東南十里。有三峰並聳”。

⑦在今廣東懷集縣南。《方輿紀要》 卷108梧州府懷集縣: 筆架山 “在縣南百二十里。三峰亭亭,竦插天外”。

⑧在今廣東中山市南側。《方輿紀要》 卷101廣州府香山縣: 筆架山在 “縣 (今中山市) 南一里,三峰屹立”。

⑨在今廣西崇左縣西南。《明一統志》 卷85太平府: 筆架山 “三峰聳秀,形如筆架”。

⑩古名安樂山、合江山、少岷山。在今四川合江縣西。《方輿紀要》 卷72合江縣: 安樂山 “俗亦呼之筆架山”。因三峰鼎立,形如筆架,故名。今山頂有隋開皇年間劉珍 “今經岩”、“曬丹石” 及古今名人題詠岩刻多處,還有南宋嘉熙四年 (1240) 為抗蒙元而建的安樂山城遺址。

(11)在今四川理縣東北薛城鎮北。《方輿紀要》 卷67保縣: 筆架山在 “縣北三里。一名九子龍窩,或謂之玉山”。同治 《理番廳志》 卷1: 筆架山 “面廳署之北,下瞰沱江,形如筆架。一名九子山,又謂之玉山”。

(12)在今貴州惠水縣南十八里。《方輿紀要》 卷121定番州: 筆架山在 “ (臥龍番長官) 司南三里。旁有月坡,皆以形似名”。

(13)在今貴州黃平縣西北。《方輿紀要》 卷121黃平州: “筆架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

(14)在今雲南安縣南二十里。《方輿紀要》 卷116姚安軍民府: 筆架山 “有三峰並峙,上有井,雲出即雨”。

(15)在今陝西清澗縣西。《方輿紀要》 卷57清澗縣 “草塢山” 條下: “又城西有筆架山,縣憑以為固。”

(16)在今甘肅通渭縣東北。《方輿紀要》 卷59鞏昌府通渭縣: 筆架山 “在縣東北二百里。《志》 云: 山連延甚遠,幾二三百里,有五峰崒嵂,縣之主山也”。《清一統志·鞏昌府一》: 筆架山 “在通渭縣北三里,山自平涼府界來,延亘二百餘里。至此有五峰崒嵂峙城北,為縣主山”。

(17)在今甘肅涇川縣南。《方輿紀要》 卷58涇州:筆峰山 “在州南五里。山峰聳秀”。


(1)古山名。即今遼寧省凌海市南大、小筆架山。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攻松山,追明兵及此。(2)古島嶼名。即今福建省霞浦縣東南筆架山島。鄭和下西洋經此。(3)今山名。(1)在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為蓉城鎮西南之屏障。主峰海拔1091米。因其峰巒聳翠,屈曲起伏,巍峨挺拔,形似筆架,故名。山南有千年古剎九寺岩、雙溪寺、六母田,名峰有天柱峰、青猿峰、滴翠峰等。(2)在江西省井岡山茨坪西南。17個峰巒依次排列,形同筆架,故名。海拔1357米。峰脊杜鵑成林,十分茂密,樹高6~7米,甚者十餘米,樹徑0.5~1.2米。品種繁多,有猴頭、雲錦、鹿角、紅花、小葉、江西、井岡等26種,其中以“猴頭杜鵑”最為有名。盛花期可自4月中旬延至5月底,色分紅、紫、黃、白,每年暮春,為賞花最佳季節。山上台灣松,多為數百至上千年的老松,老皮皺裂,蟠乾虬枝,樹頂廣被,或立懸崖,或斜出石縫。山中還有珍貴樹種,如鵝掌楸、香果樹、黃杉、鐵杉、深山含笑等;珍稀動物有短尾猴、黃腹角雉、白鷳等。山中亦多怪石,有大佛岩、風動石、大聖聽經石、石舵、神斧石、鱷魚石、雙獅石、母猿教子石等。(3)在湖南省炎陵縣城北。東西走向,為酃縣與茶陵縣界山。峰谷相間,宛如筆架,故名。主峰筆架峰海拔 1131.8 米,花崗岩山體。山上盛產杉、松等。(4)在廣東省清遠市北。海拔850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和經濟林基地之一。因山有三峰,形如筆架,故名。是“筆架名茶”產地。(5)在陝西省嵐皋縣東,向東延伸至平利縣。海拔 2267.4 米。山區森林茂密,有杉、松、櫟、樺等,並產生漆、茶葉、蠶繭。藥材有杜仲、黃連、黨參、天麻等。(6)又稱柏架山、駝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島東區箕灣南部。海拔531米,為港島第二高山。有北、南、東三峰,形如筆架,故名。三峰中以南峰最高,531米,面積也最大。東北兩峰山勢峻拔,南峰則較平緩。北峰因其位置偏北,港島及九龍兩岸景物,可一覽無餘。山上建有雷達站和測量墩。(4)集鎮名。又稱李家壩。在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東南部、爛泥湖新河北岸。筆架山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900。因境內有筆架山得名。主產稻、茶葉,特產松花皮蛋。有食品加工、細篾加工等廠和電力排灌站。公路通益陽市區。境內新興垸有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筆架山字典分解

筆架的解釋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擱筆或插筆的架兒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看一看:筆歌墨舞【歷史典故】

謂文筆奇妙精采。《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只見當朝聖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並列 文筆奇特精妙。《兒女英雄傳》34回:“只見當朝聖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的文章。”△褒義。多用於寫文章方面。

筆架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