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鎮

董家鎮怎么寫好看

董家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江西省豐城市西北部。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家,人口2470。鎮以境內董家村為名。1949年為玉田、田東等鄉,1958年合併設金山公社,1964年改名董家公社。1984年改置鄉,1999年改置鎮。產稻。有松、杉、毛竹等用材林和薪炭林。有煤礦和陶瓷、建材、榨油、釀酒等廠。浙贛鐵路塘支線經此。有公路接豐高、高臨公路。(2)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東北部。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4.6萬。鎮人民政府駐董家,人口2000。明代立村,以姓氏命名。1948年為歷城縣董家區,1957年改董家鄉。1958年成立平公社,1961年改董家區。1968年改設董家公社,1984年復改董家區。1985年置鎮。產小麥、玉米、薯、穀子、瓜果、蔬菜等。有通風設備、服飾、糧油加工等廠。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經此。通多路公共汽車。為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蘇志田烈士故鄉。(3)在重慶市萬州區北部。面積39.4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黃嶺塝,人口3000。鎮以董家岩得名。相傳,明末董姓居住此岩,故名。1941年置董家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改名光明公社,1975年恢復原名。1984年復為董家鄉,1991年置鎮。產稻、玉米、小麥、薯類及油料作物、榨菜、蔬菜等。有建材、水泥、化工、食品、輕工等廠。重慶信息學院設此。萬雲公路經此。(4)在重慶市豐都縣北部。面積69.9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董家場,人口1750。清道光年間,因董姓紳士倡建文昌宮並從商而發展為場鎮,故名。1930年建董家鄉,歷為區、鄉駐地。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復置董家鄉,1985年建董家鎮。1992年將飛龍鄉併入董家鎮。產稻、玉米、小麥、油菜籽、蠶繭。有釀酒、磚瓦、竹蓆等廠。有公路西通豐墊公路。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蚣壩鎮

在湖南省道縣東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蚣壩圩,人口。鎮旁有河壩,初名蜈蚣壩,後簡稱蚣壩。年為蚣壩鄉。年屬衛星公社,年改蚣壩公社。年改鄉,年置鎮。主產稻、甘蔗、柑橘、烤菸、油茶。特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董家鎮歷史

相關歷史

董家鎮_董家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