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永興鎮

永興鎮

①北宋置,屬永川縣。在今四川永川市西北九十永興鄉。

②北宋置,屬樂至縣。在今四川樂至縣南三十里永興場。

③即今黑龍江省明水縣東北永興鎮。舊屬拜泉縣。民國《黑龍江志稿》卷2: 明水縣有永興鎮。

④即今湖北京山縣東南二十八里永興鎮。清光緒《湖北全省分圖》:京山縣東南有永興鎮。


(1)鎮名。(1)在黑龍江省明水縣東北部。面積193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2350。1912年改永興鎮,1938年稱永興村,1949年設永興區。1956年改愛國鄉,1958年改愛國公社,1981年改永興公社,1984年復永興鄉,1985年改鎮。產玉米、小麥、大豆等。有被服、農機、亞麻加工等廠。公路通明水、興仁等地。(2)在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東南部,東瀕溫州灣。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下垟街,人口2.4萬。鎮以境內昔有明嘉靖抗倭古城永興堡得名。民國時稱永興鄉,屬永嘉縣。1949年屬溫州市。1950年分為永康、永樂鄉,1956年合併仍稱永興鄉,屬永嘉縣。1958年改屬溫州市。1961年改公社。1981年劃屬甌海縣。1984年復為鄉。1986年改置為鎮。地處濱海平原。產稻、油菜籽、蠶豆、大小麥、柑桔。鹽業生產歷史悠久。營海塗養殖業。為省百強鎮和工業衛星鎮。有閥門、鑄件、電器、陶瓷、儀表、皮鞋、服裝、編織、軟包裝、包裝帶等廠。永梅公路貫境,內河航運便利。(3)在安徽省利辛縣西南部。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地永興集,人口 1800。傳李姓在此興集,其祖名永興,取為集名。1948年設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設鄉。1992年雙龍鄉併入改置鎮。有磷肥、三合板、糧、棉加工等廠。青阜鐵路經此並設站。有公路通雙龍接蚌阜關公路。(4)在福建省浦城縣西部、臨江溪上游南岸。面積209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1550。1941年析永平、新興二里設鎮,因名。1949年設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設農場,1984年復鄉,1993年置鎮。為縣商品糧基地之一。盛產油菜籽、薏米、甘蔗等。有農具、翻砂、活性炭、副食品加工等廠。有公路通縣城。名勝古蹟有“棉山白雲”、楊文廣古井等。(5)在河南省尉氏縣東南部。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6.9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1320。傳古代運糧河經此,並有渡口,人稱侯伯川渡口。清取“永遠興旺”之意改名永興。1958年建永興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置鎮。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有釀酒、農機修配、麵粉、紡織、罐頭、磚瓦等廠。鄭周公路經此。古蹟有呂東來游觀台、七賢廟遺址等。(6)在湖北省京山縣東南部。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3230。成集較早,名寓“永遠興旺”之意。建國初為第二區,1958年屬源泉公社。1975年設永興公社,1984年設鎮。地處溾水兩岸。主產稻、小麥。養鱉業發展較快。有機械修配、農具、金具、磚瓦、鋸板、食品加工等廠。皂當公路經此。(7)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西部。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3200。清乾隆初年成圩。原名永都市,清光緒年間改今名。建國初屬第八區。1958年屬龍塘公社,同年分立永興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改鎮。地處火山岩分布區。盛產荔枝、龍眼、柑橘、波羅蜜,為省的水果之鄉。有養蜂業。特產雷虎荔枝、荔枝蜂蜜。有畜牧業,飼養山羊、黃牛。224國道經此。(8)在重慶江津市西南部。面積198平方千米。人口4.5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場,人口1萬。明代建場,原名梁董廟,後取“永遠興旺”之意改現名。1940年建永興鄉,1989年建鎮。1994年暘岩鄉、2001年毗羅鄉先後併入。產稻、玉米、小麥、甘薯、蠶繭、柑橘等。有絲綢、建築、建材、釀酒等業。公路北通李市鎮接渝東公路,南可到毗羅。(9)在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北部。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6.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場,人口 3870。取“永遠興旺發達”之意命名。1950年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1年更為永濟公社,1983年改為永濟鄉,1988年復為永興鄉。1992年永興、吉東、永盛、聯盟四鄉合併置永興鎮。產棉花、白芷等。有機磚、地毯、釀酒、冶煉、榨油等廠。為農副產品集散地。川鄂公路經此。(10)在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西部。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8000。清初建場名辛店子,後取“永遠興盛”之意更今名。1951年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3年復為永興鄉,1985年置永興鎮。1992年磨家、新皂二鄉併入,1997年二鄉析出。區西部山區重要物資集散地。以產草紙、草蓆聞名。有軍工、造紙、釀酒、磷肥、機磚、骨膠等廠。川陝、綿安公路經此。(11)在四川省華鎣市西北部。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3510。宋代建場。以“永遠興旺”之意得名。1949年為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5年置鎮。產油菜籽、蠶繭、生豬。有皮革、釀造、印刷等廠。通鄉村公路。褒先寺有安丙故居遺址。(12)在四川省雙流縣東南部。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1300。以清乾隆年間境內建的一石橋而名。1949年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置鎮。盛產海椒、花生、芝麻、棉花。有造紙、陶瓷、印刷、建材等廠。通鄉村公路。(13)在四川省開江縣北部。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2550。明末遷場於此,取“永久興旺”之意,得名。1952年設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2年置鎮。有煤、石灰石、天然氣等礦。產花生、紅麻。有糧油加工、農具、木器、鐵器等業。通公路。(14)在四川省名山縣境西南部。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1300。集市始建於明,重建於清,以意願命名。1949年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設永興鎮,紅岩鄉併入。有水電、芒硝、農機、水泥預製、機磚、釀酒、造紙、纖維等廠。為全縣雜交水稻育種基地。通公路。(15)在四川省宜賓縣中部。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8.7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2200。清乾隆初興集。取“永遠興旺”之意得名。1949年為永興鄉,1960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2年置鎮,永興、永和、永慶三鄉併入。產水果、花生、油菜籽、生豬、耕牛。有農機、鐵木器、釀酒、竹壓板等廠及小電站、林場、茶場。為農副產品集散地。宜白公路經此。(16)在四川省鹽邊縣中部。面積75.6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喇踏田,人口 1000。以“永遠興旺”之意命名。1949年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4年復為永興鄉。1996年撤鄉置永興鎮。地處永興河兩岸,以農業、畜牧業為主。產小麥、玉米、牛、羊。有機修、建材、石灰、採煤等業。為縣農副產品集散地。健岩、健溫公路經此。(17)在四川省中江縣西南部。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永興,人口 3000。原名土門埡,清道光時建場,以“永遠興旺”之意命名。1951年建永興鄉,1958年為永興公社,1984年復為永興鄉,1991年置鎮。有鐵器加工、榨油、釀酒、農機、糧食加工等廠。為農副產品集散地。通公路。(18)在貴州省湄潭縣東部偏北。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5.4萬,其中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人口410。鎮人民政府駐永興街,人口 3400。古稱馬桑坪,以當地多長馬桑得名。明嘉靖末改今名,寓“集市永遠興盛”之意。1932年置永興、永安二鎮及德隆、二泉、共和等鄉。1958年併入永興公社。1961年後分置永興鎮及永興、流河渡、茅壩、德隆四鄉,1992年並置永興鎮。屬湄江盆地,為縣糧、油、茶產區。茶園面積在全省位居前茅。為黔北四大農貿集鎮。產生漆、油桐、蠶繭。為農副土產集散地,與打鼓、新場、茅台、鴨溪齊名。鎮東北有湄潭茶廠。326國道經此。(2)集鎮名。在甘肅省禮縣城東部、西漢水與漾水河交匯處。永興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2000。取“永遠興隆”之意得名。盛產蘋果。為農副產品集市。徐禮公路經此。

永興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不妨一看:永垂青史【歷史典故】

唐·杜甫《贈鄭十八賁》:“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永興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