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山西道宣慰司

歷史字典解釋

元初置,屬中書省治所大同路 (治今山西大同市)。轄境相當今山西及內蒙古河套至集寧市一帶。明洪武二年 (1369) 改為山西等處行中書省,移治所太原府 (今山西太市)。


元置,治大同路(今山西大同市)。轄境相當今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以東、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以西及大青山以南地區。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山西等處行中書省。

詞語分解

  • 河東的解釋 古地區名。黃河流經山西、陝西兩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東部,指今之山西省。秦漢時置河東郡、唐初 置河東道,開元間又置河東節度使,宋置河東路,明廢詳細解釋黃河 流經 山西省 境,自北而南,故稱 山西省 境
  • 宣慰司的解釋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軍民事務,分道掌管郡縣,為行省和郡縣間的承轉機關。 明 清 時不設於內地,而獨存於土司。參閱《文獻通考》卷六十、 瞿蛻園 《歷代職官簡釋》。

歷史地名推薦:開平中屯衛

①明置,屬北平都司。在今河北唐山市東北十五里開平鎮。《方輿紀要》卷灤州:開平中屯衛“舊在口北大寧沙嶺,後移真定,永樂初復移建於此城,周四里,撥遵化衛軍守御”。②明洪武二十九年置,屬北平行都司。治所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歷史

相關歷史

河東山西道宣慰司_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