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大寧縣

大寧縣

北魏太和中置,屬大寧郡。治所即今河北張家口市。後廢。

②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屬南汾州。治所在今山西吉縣東北縣底村。隋開皇初屬汾州,二十年(600)移治今大寧縣。大業二年(606)廢。唐武德二年(619)復置, 為中州治。貞觀元年(627)屬隰州。金興定五年(1221)改置蒲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廢。二十三年(1286)復置,仍屬隰州。民國初屬山西河東道。1928年直屬山西省。

③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大定縣置,為大寧路治。治所在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大明鎮。明初廢。

④明洪武九年(1376)降大寧州置,屬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巫溪縣。郭子章《郡縣釋名》四川卷上:大寧縣“巫山大寧河發源此邑,大寧之名本此”。《明史·莊烈帝紀》:崇禎十三年(1640),羅汝才與總兵賀人龍戰,敗“走大寧”。即此。清康熙六年(1667)廢入奉節縣,雍正七年(1729)復置。1914年改為巫溪縣。


(1)古縣名。(1)北魏太和中置,治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屬大寧郡。為衝要之地。後廢。(2)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大定縣置,治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大明鎮。為大寧路治。明洪武中廢。(2)古舊縣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大寧州置,治今重慶市巫溪縣(城廂鎮)。屬夔州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入奉節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1914年因與山西省大寧縣重名,改名巫溪縣。(3)今縣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黃河東岸、呂梁山西麓,西臨陝西省。屬臨汾市。面積967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2鎮、4鄉。縣人民政府駐昕水鎮。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大寧縣,治今縣西三里。隋開皇二十年(600年)移縣治於浮屠鎮(即今縣城),大業二年(606年)併入仵城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大寧縣,並置中州。貞觀元年(627年)廢中州,大寧縣改屬隰州。北宋、金因之。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大寧縣入隰川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復置大寧縣。明、清屬隰州。1912年屬河東道。1949年屬臨汾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大寧縣、隰縣並為隰寧縣,同年又改為呂梁縣,1961年恢復大寧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2000年屬臨汾市。地處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黃河、昕水河、義亭河、岔口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玉米、小麥、高粱、穀子、豆類、棉花、油料作物為主。礦產有煤、油頁岩等。工業有煤炭、建材、機械、化工、焦化、食品、五金、化纖等。209國道、大臨、臨大公路經過縣境。名勝古蹟有二郎洞、太山寺千佛洞、梵王嘯石窯、黃河中州、玉泉飛瀑等。

大寧縣字典分解

大寧的解釋 (1).天下安定。《漢書·揚雄傳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敷皇極以創業,協神道而大寧。”《宋書·樂志四》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順便了解:大風【歷史典故】

同“大風歌”。清 顧炎武《金壇縣南五里顧龍山上有高皇帝御題詞一闋》詩:“丹陽父老多遺恨,尚與兒童誦《大風》。”

大寧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