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縣

五台縣怎么寫好看

五台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隋大業二年(606)改驢夷縣置,屬代州治所即今山西五台縣。《元和志》卷14稱,“因山為名也”。後屬雁門郡。唐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升為台州。明洪武二年(1369)復改為五台縣,屬太原府。八年(1375)改屬代州。民國初屬山西雁門道。1928年直屬山西省


在山西省東北部、太行山北部西麓,鄰接河北省。屬忻州市。面積 2865 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6鎮、13鄉。縣人民政府駐台城鎮。西漢置慮虒縣,屬太。三國屬新興郡。晉廢。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台縣,因境內五台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台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台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台,故名。其中北台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滹沱河清水河、滹陽河、濾㴲河、泗陽河、小銀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玉米、穀子、高粱、馬鈴薯、莜麥、豆類、薯類為主。盛產台蘑、台參。礦產有煤、鐵、銅、鉛、金、鎳、鈷、鋅、鉬、磷、鋁土、雲母、石英、硼、白雲石、重晶石、花崗石等。工業有煤炭、冶金、機械、化工、建材、陶瓷、工藝美術等。旅遊業為支柱產業。陽繁、忻長公路和五台—恆山—大同雲岡的旅遊線經此。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五台山、南禪寺、佛光寺、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龍泉寺、碧山寺和晉察冀軍區令部舊址等。

詞語分解

  • 五台的解釋 山西省的縣。位於省東北部,為山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內,主峰海拔米。佛教以五台山為文殊菩薩道場詳細解釋. 唐 高宗 龍朔 中尚書、門下、中書、秘書、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稱“五臺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飛越鎮

在今四川漢源縣西北。《新唐書·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飛越、和孤三鎮兵。”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五台縣歷史

相關歷史

五台縣_五台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