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

華陽鎮怎么寫好看

華陽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明置,屬望江縣。即今安徽望江縣東南十五里華陽鎮。清設巡於此。《方輿紀要》卷26望江縣:華陽鎮,“《志》云:鎮濱江,與宿松界沙灣角、毛湖洲一帶,形援相接,向為奸盜淵藪,有官軍巡戍”。

②即今陝西洋縣北一百四十里華陽鎮。唐於此置華陽縣


(1)在江蘇省句容市中西部、句容河兩岸。市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13.7萬。鎮人民政府駐華陽,人口6萬。西漢置句容縣,為縣治。1929年以東西大街為界,南為華陽鎮、北為崇明鎮,1946年合併為華陽鎮。1949年為城區。1956年改城鎮。 * 復名華陽鎮。1995年起為句容市治。2001年石獅鎮併入。產稻、小麥、茶葉、棉花、蠶繭、大豆等。有機械、紡織、電子、化工、服裝、建材等廠。104國道、丹句等公路經此。古蹟有南朝梁康簡王績墓前石刻。(2)在安徽省望江縣南部。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華陽,人口 4730。因處華陽河北岸得名。1949年屬應沙鄉,1952年置華陽鎮,1958年為公社,1984年復置鎮。1986年華陽鄉併入,1992年白沙鄉併入。主產棉花、稻。為望江縣重要產棉基地。有紡織、化工、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廠。集市貿易繁榮。太華公路終點。有長江航管局華陽港務站,為全縣水陸交通樞紐。(3)在安徽省績溪縣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華陽,人口3.6萬。華陽鎮名稱始於漢代。《太平寰宇記》稱之為“歙之華陽古鎮”。建國初置醒華鎮,1959年改華陽公社,1965年置鎮。1992年高遷鄉併入。產稻、油菜籽、茶葉、竹筍。有繅絲、織綢、鏈條、化工、玩具等廠。皖鐵路經此設站。慈、績胡公路交會於此。有霞間宋古窯址、三雕博物館、胡雪岩紀念館。(4)在廣東省華縣西南部、琴江上源。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華陽圩,人口 2540。古稱下陽,後改名華陽。1949年設陽坪鄉。1950年屬安流區,後屬龍村區。1952年析置華陽區,1957年設鄉。1958年設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建鎮。屬山地丘陵區。主產稻,並產薯、花生、大豆。為松、杉等用材林產區。有錫和水晶石等礦,並有採礦、木製家具、農具等廠。惠水公路經此。(5)在四川省雙流縣北部。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8.7萬。鎮人民政府駐華陽,人口2.5萬。因地處華山之陽,故名。歷為廣都縣治,1951—1965年為華陽縣人民政府駐地。1949年為中興鄉,1953年為中興鎮,屬華陽縣,1965年隨華陽縣併入雙流縣,1981年改今名,1985年華陽、協和、鶴林三鄉併入。盛產花生、胡豆。有機械、化肥、紡織、皮革等廠。省石油管理局輸氣管理處、石油二大隊地調處駐此。華龍、華東和成三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西漢廣都故城遺址、東寺、西寺和清建二江寺石拱橋等。(6)在陝西省洋縣北部。面積561平方千米。人口 8170。鎮人民政府駐華陽街,人口 1510。以鎮北華陽山得名。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至天寶三載(744年)為華陽縣治。清康熙間稱今名。1949年設華陽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設鎮。主產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盛產連、天麻、木耳、核桃、蘋果和生漆。林木資源豐富,為全縣最大的用材林基地。有綜合加工縫紉等廠。為縣北部農貿集市。公路通洋州鎮。古蹟有清華陽塔遺址。1935年紅二十五軍司令部曾駐此,建立華陽鄉蘇維埃政權,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祁義店

一名祁儀鎮。即今河南唐河縣南祁儀鄉。清乾隆《唐縣誌》卷《集鎮》:“祁義店,縣南四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華陽鎮歷史

相關歷史

華陽鎮_華陽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