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鎮

歷史字典解釋

山東省寧陽縣中部,東靠苗家河,北臨大汶河。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8.2萬。鎮人民政府駐堽城屯,人口8000。村落位於故剛城內,又傳為古時屯兵之地,故名。“剛城”今作“堽城”。漢於此置剛縣。明永樂間築堽城壩,使汶水出南旺湖,成化間又建堽城石閘。鎮境1949年為寧陽縣第三區,1952年改設第七區,1955年名為堽城區。1958年改堽城屯鄉,同年建成堽城屯公社。1959年合併成堽城公社,1983年改區,1985年置鎮。2001年茅莊鎮併入。王家河流經。產小麥、玉米、花生、薯、大豆、棉花等,盛產姜。有農具、糧油加工、木器、沙發、五金、浸出油、石粉等廠。蒙館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立山

在今廣西梧州市西十五里。《方輿紀要》卷蒼梧縣:立山“東臨大江, 山坂平衍,西極險阨,有徑通藤縣。山下有三公坡。成化初,督臣韓雍集大僚講武於此,因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堽城鎮歷史

相關歷史

堽城鎮_堽城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