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壩

歷史字典解釋

即今山東寧陽縣東北三十五里堽城鎮。為漢剛縣故城。後訛剛為堽。汶水自此分流。蒙古憲宗七年 (1257) 於堽城築土壩斗門,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 (今濟寧市) 合泗水,以濟運。明洪武間黃河決口,運河被淤。永樂九年 (1411) 疏浚會通河,築戴村壩,使汶水出南旺湖,並截堽城大閘,不使汶水入洸。至成化十一年 (1475) 入建新閘,仍分水入洸。嘉靖六年 (1527) 重建堽城閘,並引柳泉以增洸水水量。


在今山東省寧陽縣中部、當汶水與洸水分流處。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於堽城築土壩斗門,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縣(今山東濟寧市)合泗水,以濟餉運。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於舊閘之東置東閘;延祐五年(1318年)改土堰為石堰。明洪武間河決口,會通河被淤。永樂九年(1411年)疏浚會通河築壩,使汶水出南旺湖,並截堽城大閘,不使汶水入洸。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又建新閘,仍分水入洸。嘉靖六年(1527年)重建堽城閘,並引柳泉以增洸水水量。

詞語分解

  • 壩的字典解釋 壩 (壩) à 截住河流的構築物:攔河壩。堤壩。 河工險要處、鞏固堤防的構築物。 平地(多用於地名):雁門壩(在中國四川省)。 方言,沙灘,沙洲。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熊岳鎮

在遼寧省營口市東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東興,人口.萬。以駐地熊岳城得名。遼置熊岳縣。《遼史·地理志》:熊岳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熊岳縣即今之熊岳鎮,以熊岳山得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堽城壩歷史

相關歷史

堽城壩_堽城壩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