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校

官名。春秋戰國置。① 下級軍吏。《墨子·迎敵祠》: “校自門左、先以揮,木石繼之。”孫詒讓註: “校,蓋軍部曲吏。”②掌駕車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來謁,曰: ‘東野畢之馬失。兩驂列、西服八廄’。”③官員通稱。《廣雅·釋宮》:“校,官也。”④教育機構之一。周朝為鄉學,漢朝為侯國之學。《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鄭人游於鄉校。”《正韻》: “校,鄉學為校。”《漢書·平帝紀》:“郡國曰學,鄉學為校。”


1、編制單位名。西漢將作大匠所屬工徒分為五校。《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將作少府》:“屬官石庫、東園主章、左右前後中校七令丞……成帝陽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後中校五丞。”《後漢書·百官四·將作大匠》:“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軍隊編制單位名。《漢書·韓信傳》“諸校效首虜休,皆賀。”註:“師古曰:諸校,諸部也,猶今言諸營也。”東漢禁衛軍北軍五營,稱五校,校的長官稱尉,如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五校即五營:“北軍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監五營。”見《後漢書·百官四》。

2、官爵名。《墨子·迎敵祠》:“校自門左,先以揮,木石繼之。”註:“校,蓋部曲吏,《管子·度地篇》有部校長官,《商子·境內篇》雲軍爵自一級以下至小夫命曰校。”

3、學校名。漢制。郡國設定的學校稱“學”,鄉置的學校稱“校。”見《漢書·平帝紀》。周朝稱鄉學為“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人游於鄉校。”註:“鄉學為校。”

校字典分解

校的解釋 校 xiào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將”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jiào 比較:

順便了解:校定【歷史知識】

宋代學校計算學生成績的一種方法。太學訂有校定條令,凡外捨生第一年在學滿三季,分數入等,稱校定。每年終校定有限額,神宗時,外舍三十人校一人,內舍十人校一人。寧宗時,外舍二十人校一人,內舍仍舊。外捨生當年校定,稱外校,次年公試合格,升補內舍。內捨生校定分優、平兩等,以當年公、私、上舍試分數同湊。校定入優等稱優校,每次約校三名;校定入平等稱平校,每次約校七名。內舍優校生赴上舍試又入優等,即為兩優。已被

校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