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門副使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宋初置東、西上閤門副使,為武臣階官,屬橫班使臣,品秩員外郎 (六品)。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各置二人,從七品,為閤門長官。徽宗政和二年 (1112) 改武臣官名,更名左武、右武郎,復用為武臣階官。遼、金亦置,為閤門使副貳。金初員各二人,正六品,章宗明昌六年 (1195) 各減一人。

詞語分解

  • 閤門的解釋 .古代宮殿的側門。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詩:“拜疏移閤門,為忠寧自謀?” 沉欽韓 註:“《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東上閤 ,右曰 西上閤 。’《
  • 副使的解釋 .派往外國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副使 王然於 、 壺充國 、 呂越人 馳四乘之傳,因 巴 蜀 吏幣物以賂 西夷 。”《清史稿·職官志六》:“ 光緒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

歷史官職推薦:大內令

官名。漢景帝時置,與大農令為平行的官,詳見“都內令丞” 。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閤門副使歷史

相關歷史

閤門副使_閤門副使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