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正議大夫

正議大夫

官名。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始置,正四品。唐沿置為正四品上文散官。宋初沿唐制,太宗太平興國(976—984)初改正奉大夫。神宗元豐三年(1080)置為新寄祿官,取代舊寄祿官六部侍郎,從三品。哲宗元祐三年(1088)分為左、右二階。徽宗大觀二年(1108)又以左正議大夫為正議大夫,改右為通奉大夫。金朝置為文散官,正四品上。元改正三品,宣授。明為正三品,加授。


官名。正議大夫在唐代為文散官正四品上階,金代與唐同,元代為正三品,明代為正三品加授之階。見《新唐書·百官一·吏部》、《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史·職官一·吏部》。

正議大夫字典分解

正議的解釋 (1).公正的言論。《左傳·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議而自與也。’”《漢書·朱博傳》:“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稱尊號,太后從弟 傅喜 為大司

大夫的解釋 [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級,“大夫”世襲,

也學習下:正梯隘【歷史地名】

在今山西平順縣東南五十里穽底村。《方輿紀要》卷42平順縣:正梯隘“在縣東九十里。一名梯頭隘。以形險若梯而名,路通河南林縣”。

正議大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