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鹽鐵會議

鹽鐵會議

漢昭帝時各郡國賢良文學就鹽鐵、榷酤、均輸等政策同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吏展開的一場爭論。昭帝初年,承漢武帝末年連年戰爭之後,流民未盡還,農業收成不好,社會急需休養生息,武帝的某些政策也需調整。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六月,詔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始元六年二月,來自各郡國的賢良、文學六十餘人,與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大臣,共聚一堂,反覆詰難,辯論政治得失。賢良、文學以儒家的仁義理論為指導,為民請命, 抨擊暴政,力主罷鹽鐵、酒榷、均輸官,勿與民爭利,並對內外政策,提出了許多主張和具體要求,但多數未被政府採納。同年七月,詔罷郡國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 不得亂征,其他則一仍其舊。賢良、文學之議對推行休養生息政策,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漢宣帝時,桓寬將當時會上雙方爭論詰難之語,整理成《鹽鐵論》一書。

鹽鐵會議字典分解

鹽鐵的解釋 (1).鹽和鐵。亦指煮鹽、冶鐵之事。《管子·山國軌》:“鹽鐵之筴,足以立軌官。”《史記·平準書》:“於是以 東郭鹹陽 、 孔僅 為大農丞,領鹽鐵事。”《新五代史

會議的解釋 (1) [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並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管理委員會會議(2) [confer

不妨一看:鹽法道【歷史官職】

官名。明清道員之一。明景泰七年(1456)設,由廣西按察司之分巡道兼管所屬鹽課司。其後山西、山東、浙江、福建、雲南及延緩、固原等處,或由分巡道,兵備道兼管鹽法,或由專設道員管理鹽法。清朝沿設。凡不設鹽運使司之處皆設之,秩正四品。計十三人: 兼鹽運使銜者三,山西、福建、雲南各一人; 不兼者六人,江南、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各一人; 另甘肅二人由地方巡道兼,河南一人為糧鹽道,四川一人為鹽茶道。掌督察

鹽鐵會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