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_歷史事件大全_中國歷史著名事件_歷史字典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裡記載著中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覆滅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讓我們一起觸碰歷史真相,親臨歷史事件中的宦海浮沉風雲變幻。

歷史事件(第18頁):

  • 常勝軍
  • 由美國人華爾洋槍隊擴編改名的反動軍隊。外人稱“松江軍”、“崑山軍”。1860年(鹹豐十年),中外反動勢力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由蘇松太道吳煦和候補道楊坊,勾結美國
  • 崑山軍
  • 見“常勝軍”。
  • 常捷軍
  • 清政府勾結法國侵略者組成的反動武裝。1862年7月(同治元年六月),浙江巡撫左宗棠,與駐寧波的法國艦隊司令勒伯勒東等相勾結,仿照華爾洋槍隊,招募中國士兵約千人
  • 厘金制度
  • 厘金原是清鹹豐初年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餉而額外加征的一種商稅,後為舊中國沿用多年,成為定製。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清政府所需軍費激增,各省捐輸不能滿足需要。為
  •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 1853年9月7日(鹹豐三年八月初五日)劉麗川領導的小刀會起義軍攻占上海縣城。英、法、美三國駐滬領事趁機擅改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所訂的《上海租地章程》,
  • 朝陽起義
  • 太平天國後期東北農民起義。1860年(鹹豐十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鹹豐皇帝逃到熱河,隨行的數千名文武官員、后妃宮監、護駕軍隊,成為熱河地區人民的沉重負擔。是
  • 洋務運動
  • 舊稱“同光新政”或“自強新政”。“洋務”一詞由“夷務”衍變而來, “夷夏之辯”遂變為華洋對稱之詞。“洋務運動”之名,史乘不見著錄,不知誰代所首創,而約定俗成,
  • 同光新政
  • 見“洋務運動”。
  • 同治中興
  • 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後製造的歌功頌德的輿論和對時局的估計。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縱橫十八省堅持十四年的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下去了。清王朝在掙扎中勉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清末辦理外交和洋務機構。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恭親王奕訢等人訂立《北京條約》後,於1861年1月20日(鹹豐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奏準正式設立。其
  • 總署
  • 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譯署
  • 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南洋通商大臣
  • 簡稱南洋大臣,晚清官名。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為通商口岸。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清政府在廣州設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五口通商、
  • 南洋大臣
  • 見“南洋通商大臣”。
  • 北洋通商大臣
  • 晚清官名。簡稱北洋大臣,前身為三口通商大臣。1861年1月(鹹豐十年底)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沒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天津、牛莊、登州(後改煙臺)三口通商
  • 北洋大臣
  • 見“北洋通商大臣”。
  • 北洋海軍
  • 清末海軍之一。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籌辦海防,江蘇巡撫丁日昌建議設北洋、南洋、東洋三支水師。清廷命李鴻章督辦北洋海防事宜,是為北洋大臣負有海防責任、操
  • 海防之議
  • 1874—1875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緒元年)清政府內關於海防問題大爭論。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西方殖民者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邊疆遍告危機。1874年(同治十三
  •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
  • 簡稱海軍衙門,清政府管理全國海軍的機構。同光之交,清政府決定建設南洋、北洋、粵洋三支水師,派李鴻章、沈葆楨分別督辦北洋、南洋海防事宜。1879年(光緒五年)李
  •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 簡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是清末規模最大興辦最早的綜合性軍工企業之一。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5年(同治四年)李鴻章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