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_歷史事件大全_中國歷史著名事件_歷史字典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裡記載著中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覆滅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讓我們一起觸碰歷史真相,親臨歷史事件中的宦海浮沉風雲變幻。

歷史事件(第19頁):

  • 治安策
  • 漢文帝時賈誼提出的削弱諸侯王力量的奏疏。西漢建立後,劉邦錯誤地認為秦因未封立子弟為枝輔,因而二世而亡。於是他在削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分封了九個同姓諸侯王。文帝
  • 晁錯削藩
  • 漢景帝時期御史大夫晁錯提出的削奪諸侯王封地的措施。漢初,劉邦在削除異姓諸侯王時,封立了九個同姓諸侯王。文景時期,他們的力量壯大起來, “謀為 * ”。文帝時晁錯
  • 吳楚七國之亂
  • 西漢景帝時吳楚等七個諸侯王國的叛亂。景帝為了削弱地方割據勢力,採納御史大夫晁錯“削藩”的建議,削奪諸侯王的部分封地,劃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削藩”引起諸侯王的
  • 清君側
  • 西漢景帝時,吳王劉濞聯合楚、趙等國,曾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參見“吳楚七國之亂”。
  • 昌邑堅壁戰
  • 漢景帝時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重要戰役。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發生吳楚七國之亂。太尉周亞夫奉命出擊吳楚,出發前對景帝說:楚兵剽悍,不可與爭鋒,只能命令梁
  • 文翁化蜀
  • 漢景帝時蜀郡守文翁興辦學校以發展文化的事跡。文翁,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他感到蜀蜀郡僻陋,於是選拔有才能的郡縣小吏,送往京師,從博
  • 推恩令
  • 漢武帝時主父偃建議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西漢前期同姓諸侯王的勢力過大,威脅京師。經過文帝和景帝時期對諸侯王的反覆鬥爭,諸侯王的勢力有所削弱。吳楚七國之亂
  • 北軍
  • 漢代守衛京師長安的屯衛兵,由中尉統率。因駐長安城內北部,故名。士兵均為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騎士。北軍護衛京師,一般不外出征戰。武帝時“發中尉之卒
  • 南軍
  • 西漢守衛未央宮的屯衛兵。由衛尉統率。因未央宮在京師長安城內的南部,故名。衛士由各郡農民輪流擔任,一年更換一次。除未央宮外,南軍還守衛長樂宮、建章宮、甘泉宮等宮
  • 正卒
  • 漢代規定男子從二十三歲起須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服役,稱正卒;另一年戍守邊境或到京師宿衛皇宮,稱戍卒或衛士。其餘時間為預備兵,至五十六歲始免役。
  • 材官
  • 西漢時根據地方特點訓練各種兵卒,于山阻地區訓練步卒,稱材官。材官指勇武有材力者。
  • 騎士
  • 西漢時根據地方特點訓練各種兵卒,西、北邊郡產馬地區訓練騎兵,稱騎士。
  • 樓船
  • 本指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於作戰。西漢時根據地方特點訓練各個兵種,江淮以南各郡訓練水軍,稱為“樓船”。
  • 羽林
  • 漢武帝時選拔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衛建章宮,稱建章營騎。後改稱羽林騎,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屬光祿勛,為皇帝護衛。此後歷代
  • 期門
  • 漢武帝時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組成。因為他們經常“期(待命)諸殿門”,聽候調遣,故名。屬光祿勛,宿衛皇帝。平帝時改稱“虎賁郎”。
  • 三輔
  • 西漢管轄京畿地區的職官。西漢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部),統治京畿的長官初沿襲古制稱內史。景帝時分置左右內史和都尉,始有三輔之稱。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 獻費
  • 漢代的一種賦稅,名義上是諸侯王、通侯及地方官吏敬獻給皇帝的費用。初無定數,各王侯及地方官吏競相搜刮以媚上,民不堪命。高帝十一年 (公元前196年),乃令諸侯王
  • 算賦
  • 漢代的一種人口稅。《漢書·高帝紀》:“(四年)八月,初為算賦”。史載,民眾從十五歲到五十六歲,每年出賦錢一百二十文,稱為一算,充當製造兵器和車馬的用費。漢律規
  • 更役
  • 漢代各種勞役的統稱,因各種勞役皆由成年男子 (稱為“卒”)更迭為之而名。漢制,服役年限自二十三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縣服役一月,稱為“卒更” (或“
  • 口錢
  • 漢代的一種人口稅。民年七歲至十四歲,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出口錢二十,為敬奉皇帝之用。漢武帝改為三歲起征,並增至二十三錢。漢元帝時復為七歲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