俵馬

俵馬怎么寫好看

俵馬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馬政用語。指向種馬養戶征取馬匹,解往京師附近寄養備用。始於正統十四年(1449)。每年分春秋二次進行。全國額數時有變化,一般為兩萬匹左右。飼養種馬之各府州縣皆有定額。發生災荒等,可予免減、緩徵或改徵折色。飼養種馬之所,亦或派征。

詞語分解

  • 俵馬的解釋 明 代 江 北地區的一種雜役。指官府將官馬分派給民戶飼養,過一定時期後再由民戶將馬解送指定地點,由官府驗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江 北俵馬之役最稱苦累,而寄養之戶尤多敗困。”
  • 俵的字典解釋 俵 à 方言,把東西分給人:俵分(按份兒或按人分發)。俵散。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馬的字典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居作

唐律術語。即服勞役,時流配者皆服勞役。《唐律疏議·名例·七品以上之官》:“三流俱役一年,稱加役流者役三年”,“犯五流之人,有官爵者,除名,流配,免居作”。即免服勞役。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俵馬歷史

相關歷史

俵馬_俵馬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