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恤

兩晉、南北朝時,官吏於俸祿之外,又依品秩給予各種名色吏力的泛稱。吏力,即以低級職吏為官員給事服役。吏力之制始於西晉,吏力之名色有“親信”、“恩信”、“溫信”;東晉稱“傳詔”、“羊車”、“仗身”、“白從”;十六國後秦時始見稱“恤”,以後又稱“恤吏”、“親恤”或“僮恤”。南朝梁有“局足”、“健步”等名色。恤與俸祿、供賜連稱為“祿恤”、“俸恤”或“供恤”。吏力之制初行,均為實給現役,其後如不實給現役,則按應給之吏力給予廩賜,或由吏力納錢代役。故恤又指吏力制所給之廩賜或吏力所納之代役錢。

恤字典分解

恤的解釋 恤 xù 對別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9; 部首:忄; 筆順編號:44

多看看:恤忠祠記碑【歷史知識】

明碑。在雲南省施甸縣姚關,明萬曆十五年(1587)立。碑文記明將鄧子龍守邊事,為西南邊防史重要資料。時有江西人岳鳳為隴川宣撫司多士寧記室,殺主篡權,勾結耿馬罕虔,依附外力,數路犯滇。明廷任命鄧子龍為永昌參將,率募兵遠道馳援,於萬曆十一、十二年之交,在姚關、灣甸、三尖山三戰三捷,並與劉綎配合,平息叛亂。

恤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