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賦

①泛指賦稅。《書·禹貢》疏:“賦者,稅斂之名。”《周禮》記述周代賦稅有“九賦”,還有臣屬或藩屬貢納的“九貢”。漢代以人口為對象所征之稅,稱算賦、口賦。②田地稅。《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孔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孟子·滕文公上》:“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貢、助、徹為中國賦稅的原始形式。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初稅畝,為中國古代按畝徵稅之始。秦漢時田稅稱田租。三國魏行租、調製,租指田租。晉、隋承魏制。唐行租庸調製,中葉改行兩稅法。宋將戶、地兩稅統一按田畝徵收,始稱田賦;以戶、丁、資財為課徵對象的稱稅。明中葉行一條鞭法。清將丁銀攤入地畝徵收。③徭役、兵役。《周禮·地官·小司徒》:“以任地事而令貢賦。”鄭玄註:“賦,謂出車徒給徭役也。”漢代以錢代役,也稱更賦。④兵、軍隊。《論語·公冶長》:“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朱熹集註:“賦,兵也,古者以田賦出兵,故謂兵為賦。”⑤徵收或繳納賦稅。《孟子·滕文公上》:“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史記·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⑥文體名。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最早以《賦》名篇的一般認為是戰國荀卿的《賦篇》。到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講究文采、韻節,兼具詩歌與散文的性質,在當時頗為盛行。以後或向駢文方向發展,或進一步散文化。接近於散文的為“文賦”,接近於駢文的為“駢賦”、“律賦”。

賦字典分解

賦的解釋 賦 (賦) f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稟賦。 古同“敷”,鋪陳

也學習下:賦春鎮【歷史地名】

在江西省婺源縣西部。面積21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賦春,人口2750。南宋建村,拓基者長於賦詩,尤工春景詩,因名賦春。1949年屬賦春等鄉。1958年設賦春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設賦春鎮。產稻、大豆、油茶等,為縣糧食主產區,盛產竹木。有水電、農機、制茶、食品、竹木加工等廠。白景公路經此。

賦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