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關

鈔關怎么寫好看

鈔關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清內地徵稅機構。明宣德四年(1429)始設於運河沿岸各重鎮。凡往來商船,依其大小寬廣不同,分別納鈔完稅,故名。南北兩京間,初設漷縣、臨清、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等處。後罷設無常。萬曆間仍有河西務、臨清、淮安、揚州、蘇州、杭州、九江七處。臨清與杭州兩關,兼榷商稅。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時陸續設於水陸交通要衝或商品集散地。初分戶關和工關兩類,每關下轄徵稅口岸、巡查口岸各若干個。各關監督或在各部員中掣籤遴選,或由皇帝簽派,或由督撫、織造鹽政官兼任。*關差掌一關稅收、提解、查核、奏銷事,直接對中央負責,任期為一年。兼任關差不受此限。工關以徵收竹木稅為主,解工部佐營繕興作。戶關則對通過一切貨物均予徵稅,解戶部以資國用。通計戶、工關年征額稅、贏餘銀約四百三十五萬二千餘兩。鴉片戰爭以後,通商口岸設立海關,為相區別,稱有戶工鈔關為“舊關”或“常關”,稱海關為“新關”或“洋關”。

詞語分解

  • 鈔關的解釋 明 清 兩代收取關稅之所。因以鈔納稅,故名。《明史·食貨志五》:“計所載料多寡,路近遠納鈔,鈔關之設自此始。” 清 顧公燮 《丹午筆記·鈔關》:“ 元 末錢多銀少,議行紙鈔。 明太祖 設立天下各關
  • 鈔的字典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幣: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關的字典解釋 關 (關) ā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關塞(剗 )。關津。嘉峪關。 徵收進出口貨稅的機構:海關

歷史知識推薦:烏蒙部

唐、宋烏蠻部落。居地在今雲南昭通,為該地近代彝族的先民。宋時有名阿杓者始封烏蒙王。元初歸附,置烏蒙路,隸烏撒烏蒙等處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改烏蒙軍民府。由該部首領世襲土職,保持奴隸制統治。清代實行改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鈔關歷史

相關歷史

鈔關_鈔關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