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河西

河西

①古地區名。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指今山西、陝西兩省黃河南段之西。漢、唐時指今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北朝又指今山西呂梁山以西的黃河東西兩岸。《爾雅·釋地》: “河西曰雝州。” 亦曰河右

②唐方鎮名。景雲二年 (711) 置河西節度使,開元、天寶間為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涼州 (今甘肅武威市)。統涼、甘、肅、伊、西、瓜、沙七州。相當今甘肅武威市以西和新疆東北部地。廣德初,吐蕃陷涼州,移治沙州 (今甘肅敦煌市西)。大中五年(851) 沙州人張義潮收復河湟等地,改置歸義節度使。


(1)古地區名。一作河右。《爾雅·釋地》:“河西曰雝州。”其範圍相當今陝西、山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漢、唐時指今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後漢書·西羌傳》:西漢武帝時“乃度河湟,築令居塞,初開河西,列置四郡”。《新唐書·兵志》:“天寶盜起,中國用兵,而河西、隴右不守,陷於吐蕃。”北朝時或泛指今山西省呂梁山以西的黃河東西兩岸,稱居於這一帶的雜胡為河西胡。今泛指黃河以西地。(2)唐方鎮名。景雲二年(711年)置河西節度使,是唐代節度使成為固定制度之始。治涼州(治今甘肅武威市)。轄赤水、大斗、建康、玉門、墨離等八軍及張掖、交城、白亭等三守捉,駐守範圍約相當今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廣德二年(764年)至大曆元年(766年)涼州、甘州、肅州相繼為吐蕃所占,節度使移治沙州(治今甘肅敦煌市西南),與中原隔絕。後廢,但沙州至貞元三年(787年)始地入吐蕃。(3)集鎮名。在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東北部。河西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500。因在通甸河西岸,故名。產玉米、小麥、豆類、薯類、油菜籽等。特產羊肚菌、核桃、蟬花、蘭花。有採礦、木材加工等企業。為縣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有公路南接劍六公路。(4)見“河西走廊”。

河西字典分解

河西的解釋 [Hexi region] 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把黃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唐玄宗時置河西節度使管

河的解釋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

西的解釋 西 x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嬪)

不妨一看:河決魚爛【歷史典故】

河決堤,魚潰爛。比喻混亂局勢已無法收拾。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贊》:“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清.錢謙益《〈賴古堂文選〉序》:“近代之文章,河決魚爛,敗壞而不可救者,凡以百年以來學問之繆種浸淫於世運,熏結於人心,襲習綸輪,醖釀發作,以至於此極也。” 並列 江河乾涸,江魚爛死。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收拾的程度。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晉武帝》:“孰如近在汾晉之間,使我不軌之士民,教猱倀虎,~於腹心乎?

河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