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南京

南京

①古都名。(1)唐至德二載(757)收復兩京,還都長安,因蜀郡是兩京未收復時玄宗駐地,改蜀郡為成都府,建號南京。即今四川成都市。上元元年(760)撤銷京號。(2)渤海以南海府為南京。在今朝鮮鹹鏡北道鏡城西南南山城。一說在今朝鮮鹹興,一說在今鹹鏡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3)契丹神冊四年(919)葺遼陽故城建東平郡。天顯三年(928)遷東丹國都於此,升為南京。即今遼寧遼陽市。會同元年(938)改南京為東京,設遼陽府。(4)遼會同元年得幽薊十六州,升幽州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在今北京城西南隅。(5)北宋景德三年(1006)因太祖在周末曾為宋州節度使,升宋州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建為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建炎元年(1127)高宗即帝位於南京,即此。(6)金天輔七年(1123),以新得遼地南京(即燕京)六州歸宋,遂以平州為南京。在今北京城西南隅。天會三年(1125)再取燕京,四年廢南京稱號。(7)金初稱北宋故都東京開封府為汴京,貞元元年(1153)更號南京。即今河南開封市。貞祐二年(1214),與蒙古和議成,蒙古退軍,以河北殘破,財用匱乏,自中都遷都於此。(8)明太祖初即位都應天府(治今江蘇南京市),洪武元年(1368)八月因意欲遷都北宋故都開封府,建開封府為北京,故稱應天府為南京。十一年開封府罷稱北京,改南京為京師。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順天府,改北京為京師,京師為南京。清初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廢南京稱號,但習慣上仍沿稱南京不改。1912年改府曰南京,次年即罷。1927年國民黨政府定都於此,劃城郊區域設市,又正式命名為南京。②省區名,明制兩京(京師、南京)附近地區不設布政使司,各府州直隸於兩京。直隸於南京的地區即稱南京。一稱南直隸,相當今江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地。

南京字典分解

南京的解釋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亂,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載,收復兩京,還都 長安 ,遂將 蜀郡 改為 成都府 ,建號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

京的解釋 京 jīng 國都(現特指中國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華(因京都是文物、人才匯集的地方,所以稱京都為“京華”)。京畿(國都和國都附近的地方)。京劇。京師(首都

也學習下:南洋商務報【歷史知識】

雜誌名。清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一日(1906.9.18)在南京創刊。半月刊。江南商務局主編,南洋官報局印刷,夏仁瑞、陳嘉溎、謝潘裔等主筆。以刊登商務奏議、公牘、律令為主,譯錄外人論說。宣統二年二月(1910.3)改名《南洋商報》。

南京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