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南山

南山

①在今河北霸州市東。《方輿紀要》 卷11霸州 “莫金山” 條: “南山在州東七十里。喬林修竹,周匝十數里,為州之勝。” 後為河水沖毀,成為平陸。

②即君山。又名荊南山。即今江蘇宜興市西南二十里銅官山。《方輿紀要》 卷25常州府宜興縣 “君山” 條: “北麓則曰南嶽,吳孫皓國山禪於此,取漢武移衡山於灊霍之義,謂之南嶽山。” 為古陽羨產茶處。

③在今浙江義烏市東。《方輿紀要》 卷93義烏縣: 南山 “在縣東十五里。蟠折縈紆,廣袤數里,上有平土可耕,人都居之”。

④在今浙江金華縣南。《方輿紀要》 卷93金華府: 南山在 “府南四十里。高數千仞,周四百餘里”。

⑤在今福建寧化縣西南。《方輿紀要》 卷98汀州府寧化縣: “南山在縣西南十里。三峰相連,其中一峰特起,為邑之望,流水環繞其下。”

⑥在今福建長汀縣南。《輿地紀勝》 卷132汀州《景物上》: 南山 “在州南一里,屹然如屏,其下坦夷,青蔥可愛”。

⑦在今江西新建縣東北鄱陽湖中。同治 《南昌府志》 卷2: 南山 “在 (新建) 縣北二百里,在鄱陽湖中,與康郎山相對。有民家,地產橘”。清時有把總駐防。

⑧在今江西吉水縣北。《明一統志》 卷56吉安府: 南山 “山阿有數石屹如人立,號石人峰”。《方輿紀要》 卷87吉安府吉水縣: 南山 “在縣北六十里。山甚高秀,下有深谷”。

⑨在今江西上猶縣南。《方輿紀要》 卷88南安府上猶縣: 南山“在縣南二里。高聳插天”。

⑩在今江西修水縣南城。《明一統志》 卷49南昌府: 南山“在寧縣。隔溪跨橋穿石竇而入。懸崖峭壁,下瞰修水。有釣磯、玉溜石、積雪石。宋黃庭堅題字。趙崇和為宰日,創一翠亭,何異為記。山巔有冠雲亭”。

(11)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北宋歐陽修 《雨後獨行洛北》 詩: “北闕望南山,明嵐雜紫煙。”

(12)在今湖北蒲圻市南十里。《方輿紀要》 卷76蒲圻縣: 南山在 “縣南十里。頂方平,謂之太湖坪。其前一峰突出”。

(13)在今湖北房縣南。《輿地紀勝》 卷86房州: 南山 “在房陵縣南三里。 陳��齋有 《房州遇敵奔入南山》 詩”。

(14)一名客山。在今湖南沅陵縣南三里隔江。《方輿紀要》 卷81沅陵縣: 南山 “周十餘里。西枕鴉溪,北瞰大江,縈紆峭拔,拱揖郡治。下有石磯,亦名南岸。岩前有箭潭,深不可測。相傳馬援投矢其中”。

(15)在今湖南武岡縣東南十五里。《方輿紀要》 卷81武岡州 “寶方山” 條下: 南山 “山半有泉,溉田千頃”。

(16)在今湖南華容縣南三十里。《方輿紀要》 卷77華容縣: 南山 “隔湖對峙,蒼翠如屏”。

(17)在今廣東英德市南二里。《輿地紀勝》 卷95謂之南岩,曰: “在州南鳴絃峰之前,枕真水,石壁上有唐人元傑所刻 《涵暉谷銘》。” 《清一統志·韶州府》: 南山 “在州南二里。前枕真水。其背為鳴絃峰。相傳虞舜南巡,撫琴於此,因名。峰下為涵暉谷,谷中有飛霞嶺、晞陽島、凌煙嶂、夢弼岩、風穴,潛靈、棲雲、桃花三洞。山之陽為蓮花峰”。山腳下北江沿岸山崖石刻甚多,有唐元和六年 (811)隴西李蕃撰 《南岩亭記》 和元和十一年 (816) 元傑的 《湞陽果業開東嶺淵谷銘》等。最著名的石刻是北宋紹聖元年(1094) 蘇東坡的 《南山》 題詞和著名書畫家米芾的題詞。

(18)即今海南省三亞市西崖城鎮南之南山嶺。《輿地紀勝》 卷127吉陽軍: 南山 “在城 (今崖城鎮) 西南一十里,枕海”。《方輿紀要》 卷105崖州: 南山在“州南十里。壁立枕海,為州屏障。石邊一穴,出泉清冷,名萬仞泉。元王士熙嘗更名鰲山”。

(19)在今廣西宜州市南五里。《輿地紀勝》 卷122宜州: 南山 “其山中有龍隱洞。其石龍亦與北山石龍氣象無異,洞門有龍隱山神之祠”。《方輿紀要》 卷109宜山縣: 南山 “岩洞軒敞如屋,洞中有石龍,鱗甲宛然,因名龍隱洞。山之左曰白雲岩”。

(20)在今廣西貴港市南。《輿地紀勝》 卷111貴州:南山 “在州南十里。群峰秀異,甲於一郡。山中石室有石筍、佛像,周回四門,殆非人力所及。相傳葛仙翁於此煉丹”。

(21)在今四川大足縣南。《輿地紀勝》 卷161昌州:南山 “在大足縣南五里。上有龍洞醮壇,旱禱輒應。淳化二年,供奉官盧斌平蜀余賊任誘等,斌率兵顧昌州南斗山。南山最高,望眼闊遠。土人云: 他郡有警,則置烽火於此”。今存宋以來摩造像及碑記。

(22)亦名南屏山。在今四川萬縣市長江南岸。《輿地紀勝》 卷177萬州: 南山 “即州之對山也。《圖經》云: 面楫南山,背負都歷是也”。《方輿紀要》 卷69萬縣 “都歷山” 條下: “南山在縣治南。下瞰大江。”下有岑公岩 (岑公洞)。

(23)在今四川冕寧縣南。《方輿紀要》卷74寧番衛軍民指揮使司: 南山在 “衛南五里。山勢屹然南向。舊產白銅”。

(24)即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螺髻山。《漢書· 地理志》 邛都縣: “南山出銅。” 東晉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邛都縣 “南山出銅”。1976年曾在螺髻山東部河谷石嘉鄉發現銅器窖藏,今仍有銅礦。

(25)即鶴鳴山。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南二里。《資治通鑑》: 五代唐長興元年 (930),董璋遣前陵州刺史王暉將兵三千會李肇等,“分屯劍州南山”。

(26)在今四川三台縣南二里。《輿地紀勝》 卷154潼川府: 南山寺“南山長壽寺,在南山之陰。寺有劉蛻文冢碑及蛻三詩刻之石。有兜率閣,下瞰平川,一景最盛”。

(27)一名跨鰲山。在今四川南部縣南一里。《明史·地理志》 南部縣: “南有南山,一名跨鰲山。”

(28)即武東山。在今四川射洪縣東七里。唐陳子昂世居之地。

(29)即今川、陝二省交界之大巴山。《三國志·魏書·張魯傳》: 東漢建安二十年 (215),魯為曹操所敗,“乃奔南山入巴中”。即此。

(30)在今雲南楚雄市。《方輿紀要》 卷116楚雄府楚雄縣: 南山 “在府治南。舊名雁塔山,亦名金礦山。其麓有武侯祠,相傳孔明會營於此”。

(31)又名終南山、中南山。即今陝西秦嶺山脈。《詩經·小雅·節南山》: “節彼南山。” 《漢書·東方朔傳》: “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從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 《資治通鑑》 卷7胡三省註: “關中有南山、北山: 自甘泉連延至嶻㠔、 九嵕為北山; 自終南、 太白連延至商嶺為南山。”

(32)即今甘肅祁連山。《漢書·西域傳》: “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 即此。

(33)在今甘肅文縣南。《方輿勝覽》 卷70文州: 南山 “過橋而左,則為東墅。右則為南山”。

(34)在今青海共和縣西青海湖南。《魏書· 吐谷渾傳》: 北魏兩路討吐谷渾,“拾寅走南山,諸軍濟河追之……獲駝馬二十餘萬”。

(35)一名照碑山。藏族稱作阿耶塞邁。在今青海樂都縣南六十里。清乾隆 《西寧府新志》 卷 5:南山 “冬夏秋雪不消,聳出萬山之上,儼若銀屏。又謂之雪山,俗稱 ‘南山積雪’,為十二景之一也”。

(36)指今新疆南境之喀喇崑崙山及崑崙山。《漢書·西域傳》: “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 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 中原通西域之南道是“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


(1)古山名。(1)指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北宋歐陽修《雨後獨行洛北》詩中“北闕望南山,明嵐雜紫煙”之南山,即此。(2)即今陝西、重慶二省市交界處大巴山。東漢建安末年,張魯為曹操戰敗,奔南山,入巴中,即此。(3)即今陝西省秦嶺山脈。《詩·信南山》:“信彼南山”;《漢書·東方朔傳》:“南山,天下之阻也,”皆指此。(4)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境的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甘肅省南界的祁連山。《漢書·西域傳》:“南北有大山,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2)今山名。(1)在江蘇省鎮江市區南郊。由黃鶴山、磨笄山、黃山、硯山、九華山、小龍山、招隱山、觀音山、雞籠山、回籠山、安其山等組成,海拔自30米~185米。山谷之間,分布河渠水庫,山水縈繞,景色優美。歷代眾多名人曾到此居住、遊覽,留下了珍貴詩作名篇,著名的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天下賢才,包括《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在招隱寺增華閣編纂《昭明文選》;有北宋書畫家米芾和其子米友仁“繪寫南徐山”,自創“米派”、“米氏雲山”書畫派。南朝著名藝術家戴顒曾隱居招隱山,磨笄山為南朝宋武帝潛龍之地。(2)在福建省壽寧縣東南。海拔 1254 米,為洞宮山脈東高峰之一,有“壽天一柱”之稱。唐代福建第一個進士、詩人薛令之曾讀書於此。山上龍巖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清鹹豐六年(1856年)重建。寺前有天池,寺後有“鯉魚朝天”等奇石。寺周有摩崖石刻多處。還有金雞山九處洞天、赤陵紅軍洞、紫雲山五味岩、龜湖鐵索橋等勝景。(3)在江西省都昌縣城東南,與縣城隔水相望。有野老岩、野老泉、繙經台、清隱禪院等勝景。山上有一高達百尺的峭壁陡岩。相傳漢武帝南巡,見岩下住一老人品學非凡,欲封為官,老人堅辭不受。後人仰慕其德,命岩為“野老岩”。岩下一泓清泉,水清味甘,大旱不涸。有北宋詩人蘇軾題刻“野老泉”三字。去野老泉不遠,有一狀如圓椅之巨石,取道而上,有古廟,原名清隱寺,始建於唐,明嘉靖年間重修,今保存尚好。蘇軾等歷代名士都在此留有題刻,惜今大多不存,僅有蘇軾的《過都昌》:“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手跡尚保存在《晚香堂蘇帖》中。登南山之巔,可覽鄱陽湖之萬頃碧波。黃庭堅在《清隱禪院記》中贊曰:“升南山而望之,如李成、范寬得意圖畫。”南山之巔,有革命烈士紀念亭。(4)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南郊。泛指北天山中段喀拉烏成山北麓的廣大山區。雪峰高聳,林木蔥鬱。自西向東平行分布有數十條大小溝谷,其中較著名的有東西白楊溝、後峽、甘溝、燈草溝、大西溝、廟兒溝、板房溝及菊花台等,飛瀑疊岩,清溪涓涓,青翠遍山,景色美妙。菊花台野花遍地,奼紫嫣紅,另有一番情趣。為烏魯木齊市郊旅遊地。(5)即“南望山”。(6)即“終南山”。(3)村名。在海南省定安縣北部。屬定城鎮。人口660。北宋熙寧年間莫姓由莫村遷此置居。從莫村往南望有一大片幽林山地而得名。產稻、甘薯。有土木工建築業。莫紹德(清嘉慶六年中進士)、莫瑞堂(清代文豪之一)均出生在本村。莫瑞堂著有《文廟史典》、《乾坤清氣集》、《書農總錄》、《唐詩得趣》、《唐詩移情》等書。明萬曆年間由舉人莫汝興建的亞元坊,現保存完好。

南山字典分解

南山的解釋 [Zhongnanshan]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順便了解:南靖縣【歷史知識】

元至治中置南勝縣,至正十六年(1356)移治於此,改為南靖縣。治今福建南靖縣東北靖城。屬漳州路。明嘉靖中移治大帽山麓,南去舊治二里許,萬曆中還舊治。明清屬漳州府。1938年移治山城鎮,即今縣。

南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