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戰

歷史字典解釋

蒙古滅金過程中的決定性戰役。元太宗三年(1231),蒙古軍分三路攻金。東路以斡那顏為首,從山東河南。中路由太宗自,包圍金朝黃河以北的重要據點河中(今山西永濟蒲州鎮)。西路由拖雷指揮,由鳳翔(今屬陝西)南下,經南宋轄區,迂迴到金朝的後方。西路軍是整個軍事行動的主力,共約三、四萬人,於同年冬渡漢水,直接威脅金的汴京。金朝被迫抽調防河的完顏合達二十萬大軍南下,防守唐、鄧一帶。十二月,拖雷軍渡過漢水,金軍在鄧州(今屬河南)西南的禹山阻擊。拖雷軍行動敏捷,繞出金騎兵之後,突前奮擊。金軍迎擊不利,退入鄧州。次年正月,蒙古軍自唐州(今河南唐河)趨汴。合達不得已,率十五萬人自鄧州赴援。拖雷採取疲勞金軍的戰術,在金軍進攻時,不戰而退;金軍駐紮時,出兵襲擊,使其不得休息。時天降大雪,氣候嚴寒,金兵受凍不能舉刀槊,且行且戰,至鈞州(今河南禹州)西南之三峰山。拖雷軍與已渡黃河南下之中路軍會合,四面圍之。乘敵飢困已極時,故意開鈞州路讓之,而以生力軍夾擊之。金軍大潰,合達等走入鈞州,城破,被擒殺。金之健將銳卒俱盡,自此不能復振。

詞語分解

  • 三峰的解釋 .三山峰。指 華山 之 蓮花 、 毛女 、 松檜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華贈盧司倉》詩:“行吏到 西華 ,乃觀三峰壯。”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淚添九曲 黃河 溢,恨壓三峰 華

歷史知識推薦:靳輔

— 清漢軍鑲黃旗人,字紫垣。順治中以官學生考授國史院編修。康熙初歷內閣學士、安徽巡撫。康熙十六年,以實心任事,選授河道總督,主持治黃工程。時黃河四潰,乃因勢利導,屢興舉大工。深挑引河,高築堤防,堵塞黃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峰山之戰歷史

相關歷史

三峰山之戰_三峰山之戰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