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里

古代基層行政單位。周制,二十五家為里。《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設里宰,每里下士一人,掌比其邑之眾寡,與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歲時合耦於鋤,以治稼穡,趨其耕耨,行其秩序,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斂其財賦。一說:“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閭,三閭而為里。”(《尚書大傳》)此外,尚有里為八十家、一百家等說。《尚書》及金文有里君,亦即此基層組織之長。秦漢時以里為一級基層單位,設里正為其長。《漢書·尹賞傳》:“乃部戶曹掾史,與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雜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務,而鮮衣凶服被鎧持刀兵者,悉籍記之。”漢簡中所列籍貫常寫明某某縣某某里。晉制,縣率百戶置里吏一人。北魏太和十年(486),孝文帝採納給事李沖之議,廢宗主督護,立三長制,規定:五家一鄰,設鄰長;五鄰一里,設里長;五里一黨,設黨長。皆取鄉人強謹者充任,鄰長可免一夫,里長免二夫,黨長免三夫。隋文帝即位,令五家為保,五保為閭,四閭為族,皆設正為其長;畿外則置里正,比閭正,黨長比族正。唐代百戶為里,每里置一里正,五里為鄉,里正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明洪武十四年(1381),詔天下府州縣編賦役黃冊,設里長,以一百一十戶為里,推丁多者十人為長,歲役里長一人,管攝一里之事。其餘百戶為甲,每里下分十甲,里甲分上、中、下戶三等。清代大體沿明制。

里字典分解

里的解釋 里 (④⑤裏) l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弄(l恘g )。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里(等於五百米)。里程牌。 衣

看一看:里甲【歷史知識】

社會基層組織形式之一。明始推行於州縣之下的廣大農村,並作為編僉徭役的基本單位。洪武十三年(1380),以試戶部尚書范敏之議,於全國編置里甲。以鄉村居地相鄰的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居城中者編為坊,近城者編為廂。選丁糧多者十人為里長,總一里之事,催辦軍需稅糧,勾攝公事,領應役人戶供辦歲役。余百戶分為十甲,設甲首一人,管一甲之事,亦有將甲之十戶均稱為甲首戶者。後又作為里甲正役之簡稱,是為明代三大徭役(里

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